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古怪的油坊坊规

2013-09-10 09:32 作者:颜剑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吴公和北油车旧照 清代及民国时期,桐乡、崇德(清代称石门县)两县多油坊,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洲泉吴氏油坊。吴氏油坊的创始人名叫吴石琴,原籍徽州,清道光六年(1826),他购买了洲泉近郊狮子坟头李姓一家即将破产的加工油坊,迁至南市梢,取名吴公和。光


吴公和北油车旧照

  清代及民国时期,桐乡、崇德(清代称石门县)两县多油坊,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洲泉吴氏油坊。吴氏油坊的创始人名叫吴石琴,原籍徽州,清道光六年(1826),他购买了洲泉近郊狮子坟头李姓一家即将破产的加工油坊,迁至南市梢,取名吴公和。光绪二年(1876),又在北市梢设了分号,称北公和,后还在石门镇分设敦和油坊。至民国十四年(1925),吴氏油坊创建快一百周年时,又分别在崇德县城和石门镇分设了裕和油坊和德和油坊,至此,吴氏拥有南公和、北公和、敦和、裕和和德和五家大油坊,达到鼎盛时期,几乎垄断了崇桐两县的榨油业,名震杭嘉湖三府。

  油坊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笨重的石器和木器,动力主要依靠牛力,所以开油坊必须养牛,油坊内必有一两名把作师傅熟读《相牛经》,能相牛。洲泉吴公和北面有一座石桥,桥边是个大牛棚,养着一群牛,常年臭烘烘的,这座桥因而被称为“牛污(屎)桥”。因为榨油是重体力劳动,力气不大者不能胜任,所以工人大多是人高马大的江南人,即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人。本地人长得较瘦小,体力不胜任,极少有在第一线工作的。

  油坊里有两条很古怪的坊规,历代相沿,非常严格,一入油坊,便终生不得逾越。一是不准吃牛肉,上至老板自己,包括家属,下至扫地的学徒,上下遵行,均不得违反;二是工人一日要吃五餐,但不得吃饱,即少食多餐。

  关于第一条,原因是牛作为油坊的动力,推动巨大而笨重的石磨非依靠它不可,所以在油坊行业中有“牛是功臣”的说法,杀牛便是杀功臣,吃牛肉于心不忍。油坊中的老牛死了,也不得食用,必须深埋。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吃牛肉会传染牛病,特别是牛瘟,人一旦误食了病牛肉,很可能会传染给油坊中的牛。如果油坊中的牛病死了,油坊便失去了动力,无法生产,好像现在的工厂被断了电,而且一年两年内也不能恢复生产。因为油坊中的牛都是从小驯养的,不经过驯养的牛,即使力气再大也无法拉动石磨。所以,油坊如果传染牛瘟,非倒闭不可。

  关于第二条,原因是工人打油时使用的是石锤,十分沉重,劳动强度极大,工人如果饿着肚皮,石锤根本举不起来,吃饱了,又极易伤身,易得盲肠炎,七成饱时才正好。所以工人必须一日五餐,但又不可以吃饱。以前每到春夏生产旺季时,油坊老板对待工人非常客气和周到,让他们吃得好,睡得好,以便让他们好好地干活,按过去的说法是在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油坊这两条古怪的坊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之谈,里面蕴含着朴素的科学思想,时间一长,便成了习俗。尽管现在油坊没有了,榨油早已被机器生产所代替,但是这两条坊规中所折射出来的有关动物传染病知识和少食多餐的养生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