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六百年桐乡篆刻风(2)

2013-07-23 08:52 作者:高逸仙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回望历史繁花似锦 桐乡的篆刻艺术可以追溯到明朝。 清汪启淑编的《飞鸿堂印人传》中有沈皋、明中等六人;一九一一年,上海西泠印社出版社,叶铭编的《广印人传》中有胡钁、沈振名等三十六人;一九八一年,上海人民

  
  回望历史 繁花似锦

  桐乡的篆刻艺术可以追溯到明朝。

  清汪启淑编的《飞鸿堂印人传》中有沈皋、明中等六人;一九一一年,上海西泠印社出版社,叶铭编的《广印人传》中有胡钁、沈振名等三十六人;一九八一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俞建华编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有张宏牧、吴宝骥等三十九人;二〇〇一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吴藕汀编的《近三百年嘉兴印画人名录》中有七十余人。

  尤其是到了清末,丁仁、王福庵、叶铭、吴隐在杭州孤山创立全国第一个印学团体:西泠印社,标志着中国印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桐乡印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他们和西泠印社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海博物馆藏有“松隐盦”一印,吴昌硕刻印面,沈伯云撰边款,吴伯滔画佛像,胡钁刻四面边款及佛像。这里除吴昌硕以外都是桐乡人。

  要说与西泠印社的密切关系,首推胡钁。

  一九三三年,西泠印社三十周年之际,秦康祥编撰的《西泠印社志稿》。书第七页,卷二,志人一栏内排在第一个的便是胡钁。胡钁是当之无愧的西泠印社元老。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上海宣和印社出版的《晚清四大家印谱》之《胡匊邻印存》,高野侯于序中称:“印之正宗,当推匊邻”。

  另一个桐乡篆刻界的标志性人物,是西泠印社副社长钱君匋。

  钱君匋出生于桐乡屠甸镇。其一生,书法、绘画、篆刻、音乐、书籍装帧,艺皆众美。其篆刻追宗秦汉、致意明清,在篆刻史上独树一帜。君匋先生一生勤勉,在他生命的九十三个年头里,刻印两万多方。然而,他对于桐乡文化建设、桐乡篆刻艺术发展,起到更大、更深远意义的,是今天的君匋艺术院。

  一九八五年,钱君匋将毕生收藏的四千零八十三件文物全部捐给了家乡,桐乡政府为其筹建了君匋艺术院。以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这晚清三大家的印章为海内首富而闻名遐迩,君匋艺术院也成了篆刻艺术研究者、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共有藏印一千一百二十四方,其中赵之谦印一百零四方,吴昌硕印一百五十二方,黄牧甫印一百六十八方。

  钱林印社的成立,是桐乡篆刻界意义深远的大事件。

钱林印社印

  《桐乡县志》第一千一百七十页,群众文化团体一栏内有:“钱林印社——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立,系境内第一个金石篆刻团体。”实物资料便是一方社长钱介山为于邦柱刻的连珠印,边款为:“民国七年,半耕作于钱林印社。”

  对于钱林印社,从目前已知的情况看,完全确定的社员只有三位,其他还有待考证。虽然它的规模和影响力远远不及西泠印社,但是,一九〇六年成立印社,仅比西泠印社晚两年。据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钱林印社是和西泠印社同一时期成立的全国第一批为数不多的印社之一。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钱林印社对桐乡的整个印学文化史意义重大。

顶一下
(7)
87.5%
踩一下
(1)
12.5%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