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忆向阳小学附设初中班

2013-10-16 13:49 作者:黄谷勤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眨眼间,我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年近半百,常喜欢忆旧。我常常回顾自己半个世纪的人生,脑中像镜头般闪过许多陈年镜头。 我的初中是在武原镇向阳小学附设初中班读的,也许有人会惊讶于此:一所小学怎么可能办初中班呢?事情得从1975年7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眨眼间,我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年近半百,常喜欢忆旧。我常常回顾自己半个世纪的人生,脑中像镜头般闪过许多陈年镜头。

  我的初中是在武原镇向阳小学附设初中班读的,也许有人会惊讶于此:一所小学怎么可能办初中班呢?事情得从1975年7月说起,那时我刚从向阳小学毕业。大概当时武原镇那届小学毕业生很多(武原全镇时有向阳、东风、红卫3所小学),海盐中学和武原中学一时接纳不下,所以县教育局作出了要办个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决定。

  向阳小学当时的教师大多是老师范生,学养深厚,功底扎实,因此初中班除了数理化、外语课上面派下教师外,语文课仍由小学老师教。1975年9月至1977年7月,向阳小学初中班设2个班级,每班学生约40多人,教室是在离大门不远的二间平房里。

  上世纪70年代,向阳小学除了靠近戚家弄的4间二层楼教室外,全校百分之九十的校舍均为平房。我们初中班所在的教室南面是一块庄稼地,记得曾种过番薯一类的作物。庄稼地的围墙外面就是现在的海滨东路了。

  教室虽然是平房,但校园环境倒不错,春夏两季绿树荫浓。学校虽然临近大马路,由于30多年前县城没有什么汽车,所以,校内的空气常常是清新的。对着学校大门是一条煤屑路,颇似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里描写的那种煤屑路,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煤屑路两旁林木蓊郁,两边竖有展览栏,记得常在上面抄些时事一类资料。

  我是在向阳小学初中班读初一时第一次接触ABC的,那是1975年9月。记得打开以钱塘江大桥和六和塔图案做封面的省编初中《英语》课本第一册,第一课课文,除26个字母外,就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当时,“文革”尚未结束,社会上懂英语的人远没有如今多,英语在当时实在是稀罕之物。

  岁月如梦,往事如烟。向阳小学附设初中班距今已整整36个年头了。1977年7月,我初中毕业时是14岁(初中为二年制)。当年满脸稚气的“红卫兵”,如今已成了头发花白、皱纹盈额的“爷爷”、“亲亲”(海盐方言称呼祖母为“亲亲”)。当年向阳小学初中班有的老师也早已离世,比如我尊敬的宋立宏老师(海盐县首轮《教育志》主编)。他是我小学四、五年级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老师、班主任。老师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老师扎实的语文修养使我受益匪浅。比如关于“的、地、得”的区别,老师简明扼要的讲解,令我终生难忘。宋老师说,“的”作定语,“地”作状语,“得”作补语,并一一举例。老师虽不寿,然克绍箕裘,哲嗣有成。宋老师的女儿从复旦外文系毕业后,曾分配到浙大教书。后来去了一家省级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工作。这,我想也使老师在九泉之下能欣慰许多。

  向阳小学为海盐县本地名校。从她建立至今,附设初中班大概只有上世纪70年代一回吧。我们,也就成了向阳小学校史上唯一的一届初中班毕业生。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