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庄自撰文章记录如何筹款保护藏书 战火中他出手保住乡邦文献 庄一拂又是怎么搜集到这些盖着嘉兴图书馆藏印章的善本的呢? 在他自撰的《嘉邑图书馆劫余善本题记》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这篇文章前有庄一拂的题记:吾
![]() 庄自撰文章记录如何筹款保护藏书 战火中他出手保住乡邦文献 庄一拂又是怎么搜集到这些盖着“嘉兴图书馆藏”印章的善本的呢? 在他自撰的《嘉邑图书馆劫余善本题记》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这篇文章前有庄一拂的题记:“吾邑(嘉兴)馆藏,始自光绪季年金蓉镜、陶葆霖捐书集款,已具规模。更益以知府许瑶光所赠庋册,蔚然大观。民国后,先师陆仲襄长馆历二十一年,复由地方集赀,就宏文馆旧址,起建大厦,增置插架。蓉镜殁,遗嘱出其双桂堂珍秘全部,移藏其中。精椠秘笈,他县实寡其俦。厥后,藏书陆续增加,达八万册以上。民二十六年冬,金山卫敌寇登陆,仓猝间,馆中善本装箱寄藏于馆员濮院仲欣木家,沦陷时竟遭敌伪觊觎,劫持而去。予今岁载笔西泠,秋末,有书贾携书来山中,计十有九种,悉为邑馆旧藏。予力不能有之,乃多方筹措,终于成交。得书后,每翻一卷,不忍释手,乃随作题记,俾存孑遗。民国三十七年秋跋。浙江通志馆” 庄还在这篇文章的自藏本上写有眉批:“馆长余樾园先生再三劝予购进,并代为商洽折扣。予即返里筹款,约米十四石而成交。” 文章隐藏的故事起始于抗战爆发的1937年。这年冬天,日军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战火眼看就要烧到嘉兴。时任嘉兴图书馆馆长的著名学者陆仲襄认为如果不迁走馆藏珍贵图书,这些宝贝就难免会散失。 为了避免敌机轰炸和预防不测,陆仲襄将馆内的善本秘籍分别放在6个大箱子内,转移到不引人注目的江南小镇濮院。当时的馆员仲欣木也是濮院人,住在北横街,正好由他照料。这样静悄悄地过了6年,满以为能平安度过劫难。哪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1943年秋天,6大箱珍贵的文献竟然全部被日伪劫走,其中包括著名的《槜李文系》。 之后,文献陆续散落到上海、杭州,一部分流入汪伪浙江省省长傅式说的“浮云书屋”,因此这些古籍上多盖有“浮云书屋”藏印。1945年抗战胜利后,傅式说因汉奸罪伏法,他的藏书又流散到市面上。 当时庄一拂正在浙江通志馆工作,为了保护乡邦文献,他回到故乡千方百计筹集钱款买下了19种珍贵善本。庄一拂当时筹款约合大米14石,在沧海横流、风雨如晦的当时,简直就是一笔巨款! 这19种善本,历经抗日战火、文革劫难能够保存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时光轮回,当这些善本终于回到嘉兴市图书馆的时候,刚卸任嘉兴市图书馆馆长、现任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的崔泉森说:“嘉兴图书馆1904年创办,当时的捐书人中就有庄一拂的父亲庄益三先生。1949年后,庄一拂曾被聘为嘉兴图书馆古籍整理小组成员。现在庄家后人又决定将图书馆当年散失的一部分书,捐给图书馆。这是一段佳话。”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