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昆曲《牡丹亭》场景 清代雍乾年间,因政府打压,民间昆曲家班四散,但却阻挡不了江南文人雅士对昆曲的热爱。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每至中秋佳节,在烟雨楼上依旧能闻丝竹。司能任在嘉庆年间的《嘉兴县志》里说:中秋船集南湖,丝竹歌唱之声彻夜。道光年间王
![]() 昆曲《牡丹亭》场景 清代雍乾年间,因政府打压,民间昆曲家班四散,但却阻挡不了江南文人雅士对昆曲的热爱。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每至中秋佳节,在烟雨楼上依旧能闻丝竹。司能任在嘉庆年间的《嘉兴县志》里说:“中秋船集南湖,丝竹歌唱之声彻夜。”道光年间王寿在补《古禾杂识》中也说:“中秋烟雨楼唱曲船,甚绮丽。” 清末至民国,由于政局不稳,在现实生活面前,人们欣赏、吟唱昆曲便不那么热闹,但昆曲玩票、表演的另一种形式“曲社”却开始生发繁衍。 清光绪年间,时局稍定,嘉兴北门就有了“养闲曲社”,但唱曲、聚会基本集中在夏秋两季。这时烟雨楼遭兵火拆毁无存,所以中秋节在烟雨楼的昆曲雅集改在荷花生日(六月廿四)和七夕两天举行。 基本同一时期,徐美若在海宁盐官创办了“永言曲社”,社员有徐凌云、朱惠庄、张鹤楼等人。1900年由王敬五主持。王敬五是王欣甫的哲嗣,海宁盐官人,幼习昆曲。该社经常组织曲友赴外参加大会唱,如六月在杭州的韬光及湖滨的暮烟别墅,七月在嘉兴烟雨楼,八月在海宁袁花妙果山庄演出。 嘉兴至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昆曲曲社却在清朝皇帝宣统即位称帝的这一年1909年,由徐怡声创立,这就是延续了三十年的“怡情曲社”。怡情曲社由徐怡声自任社长,当时的社员组成如今已不可知,但昆曲伴奏中至关重要的笛师却是由嘉兴人、江南四笛之一的许鸿宾担任。 怡情曲社的社员一开始都是跟着许鸿宾学兴工。民国十年(1921年)后,有些曲友登场串演,不免受戏班的影响,改唱苏工,以致兴工逐渐消失了。比如上海苏州的笛师,只知苏工而不会兴工,除非自带笛师,否则就无法演唱了。怡情曲社对嘉兴的拍曲有所改进,从而开始登台串演了。民国六年(1917年)徐怡声辞去了“怡情曲社”社长,由蒋扶青继任。曲社的社址,随后固定在了张家弄寄园的藻香馆中。民国时期,吴藕汀、沈茹菘、郭蔗庭等嘉兴文化人,都曾是“怡情曲社”成员。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