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充军传说与澜溪旧景(2)

2013-12-31 13:56 作者:嘉兴故事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九里亭(桥),距乌镇约九里路,塘路边曾有一亭,旁有一小河与澜溪塘相通,上有一小石桥,故称九里亭(桥)。由于澜溪塘河道上二十多里内没有桥,九里亭自古以来,就是两岸人员往来的渡口。一张姓人家就住在塘东三



  九里亭(桥),距乌镇约九里路,塘路边曾有一亭,旁有一小河与澜溪塘相通,上有一小石桥,故称九里亭(桥)。由于澜溪塘河道上二十多里内没有桥,九里亭自古以来,就是两岸人员往来的渡口。一张姓人家就住在塘东三渡西浜村,几代人从事摆渡工作。“一桥飞架成通途,千舟迎送过澜溪”,一直到本世纪初(2004),两省合作在这里造起了跨溪大桥后,他们才结束了摆渡使命。

  六里圣堂,距乌镇约六里路,塘路边曾有一只供奉圣帝的小庙,故名六里圣堂。塘东今属乌镇新翁村、浙月村。

  三里坝,距乌镇约三里路,塘路边有一直径约四五十米的大弯兜,拉纤往来的船只至此十分不便,后来人们在弯兜口子上筑一堤坝,中间造了一爿小石桥,既方便了往来船只,又不妨碍兜内田圩的进出水。


民国时的乌镇分水墩
 
  分水墩位于三溪交汇处主航道的东侧,这里原有一露出水面的土墩,是溪水回流夹带的泥土在此沉积而成。三溪交汇处河面宽阔,水急浪涌,暗流交织,漩涡迭起,水情十分复杂,历来为行船险要之处,满载的重船或夜晚行驶不慎,以前常有翻船、撞滩的事故发生。明万历初年(1573),乌镇同知罗斗牵头将土墩“稍拓而东,筑石埠,四周缭以石栏”(《乌青镇志》),在墩上建起了文昌阁,以指示航行。阁上供文昌君神像,阁下供奉萧龙王神像,为当地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分水墩建成后,便成了当时乌镇地标性建筑,也成了文人墨客郊游、登高的理想之地,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赞美澜溪风光的诗篇。清人严宝传的《分水墩远眺》就是其中之一:

  波峙危楼若钓矶,远山黯黯淡斜晖。

  南来怒浪流频急,北去孤帆驶欲飞。

  两岸炊烟当瞑合,双溪渔火入林微。

  归时风景还堪忆,临水人家半掩扉。
  
  现在我们从老照片上看到的上下三层,呈六角形的分水墩是民国十一年(1922)重建,两年后落成,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文昌阁已被拆除。六十年代初,墩基亦毁于乌镇船厂工人及周边村民之手。那时,他们在墩基周围拔出了大量长长的桩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