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五十年代,每逢到清明时节,母亲总会带着我们兄妹到田野去挖野菜。我们挎着小竹篮,篮里放把小铲或小剪刀就出发了。有时也约上三五个同学,说说笑笑结伴同行而去。 踏青挖野菜,让我们得以大自然里拥抱春天,把丰收的喜悦带回家。清明时分,田
上世纪五十年代,每逢到清明时节,母亲总会带着我们兄妹到田野去挖野菜。我们挎着小竹篮,篮里放把小铲或小剪刀就出发了。有时也约上三五个同学,说说笑笑结伴同行而去。 踏青挖野菜,让我们得以大自然里拥抱春天,把丰收的喜悦带回家。清明时分,田埂、沟壑、小河边、竹园里,甚至农居的屋前房后草地上,都会出现一片新绿,让人爱都爱不够。马兰头、荠菜、野葱、野蒜、野芹等各类野菜攒足了劲儿长个头,破土而出。母亲总是手把手耐心地教我们寻野菜、认野菜、挖野菜,我渐渐懂得了野菜的种类与特性。像遍布在草丛中的野葱,我会轻轻地把一个个白玉般的葱头拔起,拍去泥沙,嗅着略带辛辣的新鲜气息;还有马兰头、荠菜……于是,只要天气晴好,我们天天出工,比谁挖得多、挖得好。刚长出的野菜比较鲜嫩,一小时就可以挖到一小篮(一斤左右),全家人总是喜笑颜开。 回到家后,我们一边清洗野菜,一边盘算着母亲会如何将这些野菜烹调成美味的佳肴。一般她会将马兰头在开水中泡煮一下,然后煮成凉拌马兰头;有时也会把马兰头切成碎末,再选择一支嫩春笋,另加豆腐干切成碎末,煮成香干春笋马兰头的冷盆;母亲还会将马兰头晒成马兰头干,藏起来到秋冬的时候蒸来吃。 至于新鲜的荠菜,母亲则会做成荠菜炒蛋这道菜,还有荠菜豆腐汤,或用荠菜来做包子、春卷、千丈包、饺子、馄饨的馅料。味道鲜美的荠菜饺子、荠菜馄饨也是我们最爱吃的。 古人有“肉不如蔬,蔬不如野蔬”的说法,如今看来,野菜是没有污染的纯天然“绿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药用价值高,吃起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
- 上一篇:插竹编篱好护持--黄源与鲁迅(下)
- 下一篇:陆费逵之女:“我要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