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4年8月,70多岁的姚云珍老太向嘉兴市博物馆反映,她家(嘉兴市区中山路101号)被石灰覆盖的墙身上有几幅以戏曲、花卉为题材的壁画。
![]() 嘉兴市中山路太平天国衙馆旧址 1984年8月,70多岁的姚云珍老太向嘉兴市博物馆反映,她家(嘉兴市区中山路101号)被石灰覆盖的墙身上有几幅以戏曲、花卉为题材的壁画。姚云珍写道:“我出生于1912年,中山路101号是我的出生地。这里的房子是我曾祖父建造。我父亲听我祖父说,长毛(太平军)到嘉兴时,他们全家避难外出,等安定回家就见到墙上画了许多彩色图画,尤以最后一幢房子最多。” 经调查,该屋原有三进五开间,系坐北朝南的平房。当时保留下来的有第一进、第二进,第三进已在上世纪70年代拆毁。前厅之北照壁墙上有太平天国滴水瓦,下有四块方砖,写着“相唐贻泽”四个字,墙壁上白石灰涂后写有毛主席语录。 壁画的发现,引起了全国文博、历史学界专家们的关注。南京博物院郭存孝教授认为,“姚宅当系太平天国嘉兴主持荣王廖发寿麾下属官的衙馆。其壁画确系太平天国无名画家所绘的艺术创作遗物。” 当时,因姚宅属中山路拓扩工程,很快将被拆除,嘉兴市博物馆馆长褚国瑜即派我和陈家树、盛建明三人,在姚云珍老太的指点下,把墙上覆盖的多层石灰铲除,第一、第二进屋内的八幅彩图终于逐步显露出来。虽画面不够完整,有剥蚀现象,但壁画内容仍清晰可认。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