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周瑞春造桥二百余座

2014-08-14 15:53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周瑞春(1771~1849),字发祥,嘉兴新丰镇人。周家旧居在新丰镇中市丰乐桥北堍,称周家大院,院内有燕贻堂,堂上立光绪六年(1880)由唐翰题撰文、吴仰贤书写的《嘉兴新丰镇周氏聚顺祠记》碑。碑载:周氏是新丰镇望族,世代乐善好施,义举不断。 雍正三年(1

  周瑞春(1771~1849),字发祥,嘉兴新丰镇人。周家旧居在新丰镇中市丰乐桥北堍,称周家大院,院内有燕贻堂,堂上立光绪六年(1880)由唐翰题撰文、吴仰贤书写的《嘉兴新丰镇周氏聚顺祠记》碑。碑载:周氏是新丰镇望族,世代乐善好施,义举不断。

  雍正三年(1725),周大同创建聚顺祠,且在镇上开设了粉坊,“凡客船来载糟糠,皆免费供午餐”,故生意兴隆。不久,大同家资渐丰,始举善事,先后捐资为新丰镇和徐婆桥(即步云)镇铺设石板街路,新丰南至黎林庙,北到实际庵嵌埋了石板丁步,还在镇区内沿汉塘修筑了多处公共河埠。

  周氏以商起家,家业越来越大。至大同之孙周瑞春,他秉承祖业,成了新丰镇有名的慈善家。周瑞春富而不奢,常年粗衣素食,从不挥霍,道光初年(1820),他家已在里仁、感化、德化、永丰诸乡各庄创置祭田420余亩。有了家资作支撑,从此周瑞春将毕生精力用于造桥善业。

  周瑞春曾说:“凡敦本利物之事,无不先意承志”,他继承先辈遗志,于道光三年(1823),始在新丰镇北青墩庙西侧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5孔石板桥“孝悌忠信青墩桥”,并亲拟了四副楹联:“日暖风和长水千竿帆影,雷腾雪卷瀛洲半夜潮声”;“台留草岸书香古,里衍椒聊剑气冲”;“东浦环南通小市,西流转北入胥江”;“驷马高车谁效昔贤题柱,临津问渡请从此地入川”。

  首联中的“长水”是指汉塘,“瀛洲”是指四面环水的青墩;二联中的“草岸书香”为明代进士伍方所建的西圃草堂,而“椒聊剑气”,则指青墩巅上庙中伍子胥神像;三联中提到的“小市”即为平林(新丰),“胥江”乃现大桥镇境内的伍子塘;末联寄希望于乡邦才子日后能金榜题名,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四副楹联将桥的地理位置、人文古迹、交通航向及仕途向往表述得淋漓尽致,鼓励人们遵循儒家的“孝悌忠信”四字格言。

  《嘉兴新丰镇周氏聚顺祠记》记载周瑞春“生平善举未能悉数,方百里间建造、重修桥梁二百余所”。直至晚年,他还因镇中汉塘上的丰乐桥圮坏,不能亲手重建而感到遗憾,遂将白银3000余两托付给两个儿子,嘱其完成此业。18年后,即道光二十六年(1846)丰乐桥竣工时,唐翰题搀扶瑞春公前往视察。老人家扶筇登临,看后十分欣喜,握着晋锡与恒鉴两儿子的手告诫曰:“汝等慎,毋荒于嬉,毋沾沾为身家谋……”教导后辈要耕读传家,多做善事。

  周晋锡、周恒鉴相继为秀才,有著作传世,且皆“乐善好施如其父”,除重建丰乐桥外,还在竹林集镇西首建造了利涉万家的“万家桥”,碑载兄弟俩“凡修治桥梁道路,常身任其劳”。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