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容园竹刻缘

2015-01-20 10:08 作者:叶瑜荪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容园,最先是我为石门老家园子取的名。有容乃大,为学、做人,都应有这种精神,故它又被用作我的书斋之名。1979年之后,容园也成了我们的竹刻工作室之名。 1969年6月,经朋友介绍,我去濮院学习民间木雕,住在朝阳桥一朋友家。当时,破四旧风潮刚过,不少未

  容园,最先是我为石门老家园子取的名。有容乃大,为学、做人,都应有这种精神,故它又被用作我的书斋之名。1979年之后,容园也成了我们的竹刻工作室之名。

  1969年6月,经朋友介绍,我去濮院学习民间木雕,住在朝阳桥一朋友家。当时,“破四旧”风潮刚过,不少未被抄过家的老宅子,都在清理书籍、字画等旧物。一天,我见到朋友家清理出十多柄旧折扇,丢弃在厨房间的灶下,准备做饭时当柴火烧掉。我不忍这些旧折扇遭此焚毁的命运,便粗粗检视了一下,发现其中四柄扇骨上有雕刻。这些折扇更引起了我的怜惜之心。

  由于曾听一些老先生谈起过竹刻技艺和刻扇骨的事,且因当时我正在学习雕刻,我心想,旧的雕刻作品总会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于是,我自作主张,从这堆待烧的旧扇中“救”下了有刻骨的折扇。

  这是我所收藏的第一批竹刻作品,有高鉴青刻的泉币扇骨、能训刻的行书七绝诗扇骨等。45年来,它们一直保存在容园之中。

  1978年12月,我结束14年的“知青插队”生活回城。根据我爱好工艺美术、有雕刻专长的特点,我被安排进手工艺品服务部(桐乡工艺美术厂前身)任美工设计。

  一日,单位领导告诉我:北京荣宝斋出口日本的文房四宝中,需要配套的竹刻臂搁,你能否尝试刻制?

  当时,我虽收藏了一些竹刻扇骨,但还从未见过竹刻臂搁,更不知臂搁的规制和用途以及刻制要求。故只能答允先留心收集竹刻资料,再行尝试学习研刻。

  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杨为义先生,擅长刻瓷。有段时间,他常来桐乡访友,与我相熟。于是,我求教杨老说:“我尚未见过臂搁为何物,想学习刻制。该怎么着手?”杨老知我有学习刻竹心意,遂予热心指导和帮助。杨老说,上海博物馆藏有很多明清至民国竹刻精品,他认识器物部方松柏先生,如能由单位开一介绍信,他可帮助联系去上海博物馆库房求看馆藏竹刻。

  1979年春的某天下午,我带了单位介绍信,随杨老去上海河南路博物馆老馆。在库房接待室,工作人员陆续将竹刻藏品一件一件送出来,我和杨老慢慢上手仔细观看。两个小时中,手抚细赏了二十多件作品,以臂搁为主,笔筒、扇骨为次。这些物品中,有清“抚松盘桓图”臂搁、吴鲁珍“二乔并读图”笔筒等。此次所见,金西厓的作品最多,其中一件“陷地深刻荷花臂搁”,令我印象最深。

  这些色泽古艳、雕刻精细的馆藏作品,使我第一次领略了竹刻的艺术魅力。更因有杨为义先生的讲解和指导,我对作刻、鉴赏,始初有了解。

  之后,我想了解竹刻的刻制过程和所用刀具,杨为义先生又帮了大忙。他说,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还有两位“竹人”,是支慈庵、徐素白的女弟子,且跟他在同一个工作室。如在上班时间去所里访他,就能见到刻竹的场景了。

  于是,与杨老约好,我去汾阳路79号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拜访他。其时,两位已入中年的女竹人虽未动刀刻竹,正在聊天闲谈,但刻竹的场面和环境全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我看到了刻竹用的托几,刻了一半的竹件用纸半包糊着,置在托几上。桌上排放着十几柄各种形状的刻刀。我虽按约,没有详细询问,但刻竹的氛围,已有了亲身感受。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