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丰一吟忆太虚大师

2015-03-08 20:55 作者:徐玲芬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乙未新春,乘丰一吟阿姨回家过年的机会,我和叶瑜荪、褚万根等太虚研究会的几位同仁与丰阿姨相约聚谈,主题是关于丰子恺和太虚大师,谈话中她讲到与太虚大师的一面之缘。 1945年,八年抗战终于胜利,丰子恺一家也从重庆复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乙未新春,乘丰一吟阿姨回家过年的机会,我和叶瑜荪、褚万根等太虚研究会的几位同仁与丰阿姨相约聚谈,主题是关于丰子恺和太虚大师,谈话中她讲到与太虚大师的一面之缘。

  1945年,八年抗战终于胜利,丰子恺一家也从重庆复员回家。启程前几天,丰子恺在重庆紫竹林素菜馆请七八位出家、在家的朋友叙晤,其中就有太虚大师。那一次,丰一吟也随父亲同去。丰一吟说,当时她年纪还小,也就十几岁,时间又过去七十多年,对太虚的印象也已模糊,只记得太虚为人平和,身高与丰子恺差不多,而且都讲一口桐乡土话,很亲切。有一件小事让丰一吟印象特别深,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太虚差点把酒当茶喝了,引得满座大笑。回乡之后,他们就再没有机会见面,因为就在1947年3月,太虚大师圆寂于上海。那时,丰子恺一家住在杭州。听到消息,丰子恺写了《怀太虚法师》一文,回忆与太虚的交往。从文章里可以看到他对太虚这位“小同乡”由衷的敬仰之情:“我和太虚法师是小同乡,同是浙江崇德县人。但我们相见很晚,是卅二三年间(即1943年、1944年间)在重庆的长安寺里第一次会面的。一见之后,我很亲近他,因为他虽然是幼小离乡,而嘴上操着一口崇德土白,和我谈话,很是入木。我每次入城,必然去长安寺望望他。”

  抗战爆发以后,丰子恺带着一家老小,离开故乡浙江,经江西上饶、南昌,到萍乡,又经长沙、到汉口、桂林、遵义,最后辗转到了重庆。1942年秋天,丰子恺应内迁重庆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陈之佛之聘,到重庆国立艺专任教。而太虚大师则早在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就到了重庆,驻锡长安寺佛学社。在太虚主持下,中国佛学会迁到重庆,借设会所于长安寺。南京陷落后,中国佛学会负责人未能随国民政府西移,太虚又与章嘉等商决,成立中国佛学会临时办事处,并设在重庆罗汉寺。抗战时期,重庆也成为太虚抗战弘法的重镇。因此机缘,丰子恺与太虚大师在重庆有了难得的交集。

  与太虚大师见面之后,丰子恺觉得自己亲眼所见的太虚,跟以前未见面之前听别人传说的太虚判若两人。太虚一生致力于佛教改革创新,而且与政界、军界、学界等社会各界的著名人士都有交往,人们对他的传说和误解自然就多。丰子恺写道:“有人说他是交际和尚,又有人说他是官僚和尚,还有人说他是出风头和尚。我不相信,亲去访问他,一见之后,果然证明了外间的传说都是误解,他是正信,慈悲,而又勇猛精进的,真正的和尚……我每次访问他之后,走出长安寺,下坡的时候,心中叹赞不止。我诧异崇德怎么会出这样的一个人?”

  丰子恺先生这段话意味深长。他对太虚的评价非常到位,说太虚是“正信,慈悲,而又勇猛精进的,真正的和尚”,他的心里佩服得很,以至于每次访问太虚大师出来的时候,都会感叹不止,简直不相信自己有这么个了不起的“小同乡”,他的心里是自豪的。实际上,丰子恺一生崇尚淡泊,也不喜欢应酬,甚至很少主动去拜访客人,但对心生敬仰的大师,如太虚、弘一、马一浮以及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他会一改往日习惯,主动前去拜会。这样的人物,于丰子恺来说是极少数的。当时丰子恺住在重庆城外的沙坪坝,而太虚驻锡城中长安寺,但只要有机会入城,丰子恺都会去访太虚,可见这位大师在丰先生心目中的分量。

  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胜利后那次紫竹林之会:“我在重庆与太虚法师最后的会面,是复员前几天在紫竹林素菜馆。那天我请客,邀在家、出家的七八位好友叙晤,作为对重庆的惜别。我不能忘记的,是我几乎教他开了酒戒……”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一向不喜欢应酬,崇尚安闲的生活。他曾在《宴会之苦》中表明自己“深怕宴会之苦”,希望“今生永不参加宴会”,因此有人给他起了个诨名叫“三不先生”(即不教书、不讲演、不宴会)。但上述这次聚会却是丰子恺主动请客,就很有诚意。当然这些朋友也值得他请,更重要的是抗战胜利了,丰子恺的内心有大欢喜。而比丰子恺更有大欢喜的还有太虚大师。因为就在这次素席间,丰子恺因不知道太虚是不是喝酒(席间也有一二位出家人喝酒的),便拿起酒杯敬他,太虚因为高兴,正与邻座畅谈热烈,不注意时居然将酒当茶喝了一口,便连忙吐出,居然也不生气,只微笑道:“原来是酒,我当是茶。”引得满座大笑起来。丰先生内心十分抱歉,想想要是换了印光法师,说不定要大受呵斥呢。这里可以看出太虚确实平易近人、慈悲为怀。

  丰一吟阿姨说,父亲写的是实情,太虚大师确实看起来很好相处、很平和的。在重庆时,她也多次随父亲去拜访过印光法师,印象中,印光法师就严肃得多了。

  说到太虚大师的平易近人,鲁迅先生对太虚大师也有类似的评价。1926年8月,太虚开始作南洋之游,为弘化欧美做准备。抵达星洲不到一个月,因不惯热带生活致病,遂不得不回国。回程时过厦门,沿途受到当地信众的盛大欢迎。10月21日,南普陀寺柬约绅商学僧界领袖,举行隆重的欢宴。当时与太虚同席者,有鲁迅、顾颉刚、陈定谟等。据孙伏园在《鲁迅先生眼中之太虚法师》中记,鲁迅对太虚的印象极好,称其为“和易近人,思想通泰”之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