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丰造纸厂是嘉兴的著名企业,也是我国造纸行业中的一颗明珠。我的童年有幸在那里度过,留下了许多朦朦胧胧的记忆。 那时,位于甪里街民丰老厂区的东部,有一个属于厂里的大花园。花园里有形态奇巧的假山,流水潺潺的鱼池,整个花园树木葱茏,繁花点点,竹影
民丰造纸厂是嘉兴的著名企业,也是我国造纸行业中的一颗明珠。我的童年有幸在那里度过,留下了许多朦朦胧胧的记忆。 那时,位于甪里街民丰老厂区的东部,有一个属于厂里的大花园。花园里有形态奇巧的假山,流水潺潺的鱼池,整个花园树木葱茏,繁花点点,竹影婆娑,绿草茵茵。那里听不到马达轰鸣,也没有沙尘飞扬。 花园中间,有一座红瓦灰墙、方正坚实的西式小礼堂。礼堂不大,约可容纳一二百人。据说,那是因为旧时的民丰厂主要股东及家属中,有几位笃信基督教的信徒,这个礼堂就兼作信徒做礼拜用。隐约记得新中国成立前的某年,小礼堂曾举行过一次美丽的童话般的西式婚礼,当时一位大股东的儿子在这里结婚。小礼堂里金色的大“喜”字有一人多高,四周的树上、窗上挂满了粉红的绸带、彩球。那天,民丰厂周边所有人家都是倾家出动,男女老幼几乎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明光锃亮的小轿车驶出驶进,也第一次听到了用叫不出名字的西洋乐器,天籁般地奏出的婚礼进行曲。约莫中午时分,从一辆红色轿车上走下西装革履的新郎,臂挽身披白色婚纱的新娘,循着乐声,缓缓沿红地毯向礼堂的大门走去。新娘的婚纱后面,柔软洁白的纱带拖了十来米长,两位可爱的小男孩、小女孩提着婚纱一步步地跟进………在距今六十多年以前的水乡,如此豪华浪漫的西式婚礼,确实少有。当时又传说,那天蒋经国先生也专程来到现场。虽说那只是传说,但从民丰厂与褚辅成、竺梅光等民族工业先驱者的密切关系来看,倒也不无可能。 从小礼堂再往东,穿过大四合院式的民丰小学,就见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沙土操场。操场的东北角、西北角和东南角,各有一幢独立的日式两层小洋楼,底层六间楼上四间,宽敞明亮、雅致整洁,那应是日占时期的日方高管住宅。屋内有当时少见的淋浴室和抽水马桶。从精巧的内楼梯上二楼,靠南一条窄窄走廊的内侧有四扇落地的玻璃移门,里面就是榻榻米了。抗战胜利以后,民丰纸厂恢复生产,请来两位德国留学归来的造纸专家,就安排他们住在日式小洋楼里。后来,以这两位专家为主,其他多位中外专家合作,民丰厂研发制造出名扬海内外的“船牌”卷烟纸,并享有独家专利权,一举取代了从欧美高价进口的卷烟纸,成了当时国内几乎所有高档卷烟的生产用纸。我对那两位专家也有很深印象,他们头戴孙中山式的铜盆帽,口衔又粗又长的雪茄,小孩都不大敢走近他们。有一年夏天,他们来了几位外国同学,在操场上光着全身,只穿一条小小三角裤,打起了一种什么球,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网球吧。洋人粗壮的身躯、毛茸茸的长汗毛,让孩子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只敢远远躲在墙角后看,连大气都不敢出。几十年后,从大人口里得知,这两位专家,解放后都在国家轻工业部造纸研究所当顾问,对新中国的造纸工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沙土操场再往东走,是一个呈“非”字,排列着几十栋平房的住宅区,平房青砖黑瓦,两两对称,每栋八到十间,可住下四五户,每家都有电灯、自来水。那是新中国成立后,嘉兴首个集中连片建成的工人住宅区,人们都叫它“东工房”。东工房里居住着民丰造纸厂的大部分工人家庭。这个整齐划一、设施完备的工人住宅区曾引来省内外各地取经。 东工房的东围墙外,就是一条煤渣泥土路,那是通向嘉兴名刹东塔寺的主要通道,那里已不属于民丰厂的范围,四周一派农村的田园风光。 |
- 上一篇:桐乡城市公交的前世今生
- 下一篇:古物的精灵--明代嘉兴传奇(三)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