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古物的精灵--明代嘉兴传奇(三)

2015-05-08 08:34 作者:赵柏田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在项元汴之前,帝国首席收藏家的名头,非安国(1481-1534年)莫属。


项元汴像

  五、江南鉴藏小史
    
  在项元汴之前,帝国首席收藏家的名头,非安国(1481-1534年)莫属。生活于弘治、正德年间的安国是他那个时代里富可敌国的人物,当时有一支民谣这样唱:“安国、邹望、华麟祥,日日金银用斗量。”出身低微的安国,天生就有一颗生意人的大脑,在弘治初年就藉由经商及兼并土地成为巨富,据说他家在松江府的田产就达两万亩。在他所住的无锡胶山南麓,建有一片华美的园子,叫“西林”,性喜桂花的安国沿着胶山后岗种了整整两里地的桂花树,自号桂坡,把所住精舍自题为“桂坡馆”。安国收罗各地珍玩,钟鼎彝器、古玩玉器、珍本古籍都在他的渔猎之列。安国的“桂坡馆”藏品中,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耗费二十年时间搜来的北宋珍拓石鼓文十种,据说为了搞到其中的“后劲书”,他把五十亩良田与人家交换,收齐十种花费已逾万金。此外,安国还有一个铜活字出版家的身份为后人所重。

  在后来的读史者眼里,安国和项元汴,这两个递次出现的大收藏家,后者更像是前者的一个人生翻版。他们的上辈都留下了庞大的家业使得他们有雄厚的财力收罗、购置经眼的历代珍玩,他们都从没有参加过任何一级的国家考试去博取功名,终生远离仕宦之途,更巧合的是,他们都有六个儿子。这些儿子参与了他们死后全部财产的重新分配,虽然这些后代继续有从事收藏的,但论财力和热情都已大大不如他们的父辈。在安国这里,更可悲的是,儿子们把他桂坡馆的全部铜活字也瓜分掉了,以致谁也不能拿这些残缺的字模印出一部书来。
  
  一五三四年,安国在无锡西林去世时,项元汴还只有十岁,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把自己视作安国的精神传人。当桂坡馆的藏品源源不断流进天籁阁时,项元汴或许会意识到,他们之间并不只仅仅是精神气脉的相通,安国的生命已经无形之中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延续。一五六九年,项元汴从安国的长孙安南屏手上得到了王羲之的《此事帖》,喜不自胜的他即在此帖上写上“墨林主人项元汴用价五十金,得于无锡安氏,时隆庆三年八月朔日”的简短跋语(他在字画的裱边或背后经常会像生意人记账一样记下所收作品的价格)。安南屏同时出让给他的还有一幅南宋画家王岩叟的绢本《墨梅图》,虬枝铁干,灵秀之气透出毫端,可称宋画中的上品,他也毫不客气地题上了“墨林主人项元汴家藏”字样。面对着这些已然换了主人的盖有“明安国玩”、“大明锡山桂坡安国民泰氏书画印”等藏印的安氏旧藏,项元汴心中时常会浮起人生如寄的苍凉之感,细细把玩之余,项元汴常有起安国于地下,一起把臂于明窗之下、煮茶披览的念头。

  仗着雄厚的资金实力,项元汴的早期鉴赏生涯中通常走的是向大藏家后代进购的捷径,在这条清晰可见的递藏链中,江南的风雅得以经年不息地延续。天籁阁的最初一批藏品,除了来自桂坡馆,还有一部分是富商华麟祥的后人散出,嘉靖初年去世的大藏家王鏊、史鉴、陆完的后人也把零星的藏品出售给了项元汴。在这些藏品的跋语中,项元汴总是一再强调它们的尊贵出处,意图不言自明,就是要借由它们的高贵血统把自己抬到与前辈鉴赏家同等的位置。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