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太平天国在桐乡的科考

2015-05-08 15:16 作者:颜剑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封建时代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是开科取士。太平天国从1853年定都天京到1864年失败,历时十年有余,势力最盛时波及十七省,建立了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其中包括科举制度。 太平天国的科举制度与明清两代有同也有异,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考试等级

  封建时代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是开科取士。太平天国从1853年定都天京到1864年失败,历时十年有余,势力最盛时波及十七省,建立了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其中包括科举制度。

  太平天国的科举制度与明清两代有同也有异,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考试等级及中式(考中)士子的称呼和考试内容上。太平天国初期的考试与清朝一样,也分童子试(县试)、乡试(省试)、会试(又称京试、天试)三级,每级考试均分文、武两科。1859年,洪仁玕总揽科举工作,颁布《钦定士阶条例》,对考制进行一系列改革,顺序由原来的县、省、京三级改为乡、县、郡、省、京五级,并对中式名目作出了详细规定:乡试中式,文称信士,武称艺士;县试中式,文称秀士,武称英士;郡试中式,文称达士,武称能士;省试中式,文称约士,武称猛士。京试中式者,分三甲,元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武相同;二甲头名称传胪,余则文称进士,武称威士;三甲头名称会元,余则文称国士,武称壮士,规定三年一科。因为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所以考试内容摒弃了传统儒学,多为圣经教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县试考文学一场,题目为一文一诗;复试一场,题目为一策一诗。取前两名,称文秀士。考武学一场,试马步弓三技,复试马步弓石刀五技,取前两名,称武英士。

  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国在桐乡县举行了一场科举考试,主考官为驻军军帅钟良相(绰号夺官子)。青镇(今属乌镇)士绅皇甫元垲在《寇难纪略》中记载此事:“于三月初,传牌试士,促诸生童赴试,试题曰:‘君君臣臣’,谓出彼教《圣书》,非《论语》所云也。诸与试者皆取,谓之秀士,再试则为约士,为达士矣。”对照《钦定士阶条例》,所载吻合。

  与皇甫元垲同邑同时代的谷农退士(李姓,名不详),撰有《寇难琐记》,对这次考试也有记载:“定于五月赴苏(州)郡试,九月中金陵会试。然多事之秋,未能各县取齐,嘉兴属唯桐乡行之。符天安出题不用《四书》,彼处有洪姓干王新造之书,至策论、赋诗,亦多即近事为题。”符天安即是钟良相。太平天国的官爵爵制度很复杂,天安为六爵之一(另五爵为天义、天福、天燕、天豫、天侯),钟封符王,又列六爵。《寇难琐记》对钟良相的评价还不错:“抚下以宽,勤恤民隐,尤爱文学之士,不事杀戮。”可能他自己本是一个文人,所以在桐乡举办一次考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为太平军占领嘉兴是在咸丰十年(1860),此时太平天国鼎盛期已过,时局动荡不安,科举考试未能在嘉属各县全部进行,只有桐乡举行了考试,所以这次考试成了太平天国时期在嘉兴一地的唯一一次科举考试。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