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由来 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蚂桥乡中心小学只有两幢平房和一幢五空板结构的两层矮楼房,校舍破旧,硬件设施差,教师队伍素质又不高,所以蚂桥乡义务教育普及率低。随着乡办企业的不断壮大,政府口袋里有了钱,蚂
学校由来 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蚂桥乡中心小学只有两幢平房和一幢五空板结构的两层矮楼房,校舍破旧,硬件设施差,教师队伍素质又不高,所以蚂桥乡义务教育普及率低。随着乡办企业的不断壮大,政府口袋里有了钱,蚂桥乡党委、政府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改变原有小学校舍破旧的情况,决定新建一所中心小学。就在这个时候,正好当年浙北的一些老红军给省里捐款,想在浙江北部建一所希望小学。老红军为什么要在浙北地区建希望小学呢?因为上级明确规定,建希望小学,当地政府必须拿出同等的经费来作配套建设,当时浙南地区贫穷,5万元配套资金拿不出,所以要求转到浙北地区来建。在共青团嘉兴市委、共青团郊区区委和嘉兴市教育局的引荐下,双方一拍即合,希望小学就这样被浙北的富裕地区嘉兴蚂桥乡吸引过来了。 得到这个好消息后,蚂桥乡政府立即成立建校班子,积极申办希望小学,及时上下沟通,得到了共青团浙江省委的首肯,并由省青年成长基金会秘书长组成6人考察团,对蚂桥乡政府申办希望小学的校址及筹备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嘉兴团市委、郊区团区委主要领导也参与考察,并积极协调和争取。通过实地考察,省青基会秘书长感叹地说:“真想不到经济发达的嘉兴,还有这样一所破旧的学校!”于是同意在此校址兴建希望小学并发文确定。 经省青年成长基金会批准,同意在嘉兴市郊区援建一所希望小学。蚂桥乡政府决定:希望小学前面要加上“南湖”两个字,因为南湖是党的诞生地,命名“南湖希望小学”,具有特别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效应。根据地域人口,确定建造规模,具体包括教学、实验、办公教学用房及运动场、食堂、传达室等附属设施,经测算总投资额需150万元。再根据国家青基会(92)36号文件规定:“学校建设用地由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归属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蚂桥乡政府及时筹措并解决了建造新学校的经费。 资金来源除省青基会补助5万元外,其余均自筹解决。乡政府动员乡办企业,乡机关人员、教师,社会各界人士,个体、私营老板捐资捐款,捐资款项共达到30万元左右。为了感谢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学校建成后在一楼大厅,竖了一块花岗岩质地的捐款纪念碑,以作纪念。捐款一万及一万元以上的单位包括郊区土管局、郊区工业局和市粮食局等。其中郊区土管局捐款3.03万元,属捐款最多的单位;在个人捐款的名单里,乡机关人员400元以上的有5人,一般捐200元,捐200元及以上的均被刻在名单中;个体老板俞荣中、沈祥观各捐一万,属个人最多者。捐100元、50元、30元不等的捐款者没有刻上名单,但也在庆祝会上予以表彰。 ![]() 如今的南湖希望小学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