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古物的精灵--明代嘉兴传奇(六)(2)

2015-07-07 09:28 作者:赵柏田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李日华像 一六一二年春天,李日华在南京试院前的一家店铺中看到了项元汴当年所绘的一幅扇面,画的是一枝茶花,细雪糁于上,这枝花鲜艳得就像刚采摘下来一般。李日华一下子就想起了多年以前此老的音容笑貌,他感慨地


李日华像

  一六一二年春天,李日华在南京试院前的一家店铺中看到了项元汴当年所绘的一幅扇面,画的是一枝茶花,细雪糁于上,这枝花鲜艳得就像刚采摘下来一般。李日华一下子就想起了多年以前此老的音容笑貌,他感慨地说,没想到项老的艺事精工至此!而那时,距项元汴去世已经二十二年了。

  李日华对项元汴文人气息浓郁的画作一向甚为推重,对项氏的书法,他则认为行书有李北海的风格,而在古雅逸宕方面甚至要超过李北海。一六一六年,李日华在汪珂玉那里看到项元汴早年的一幅《竹渠图》后感慨,自项元汴死后,南方的文人画已越来越走入歧途,斯文命脉之断久矣,如此高的赞誉也只能来自他与项元汴的这一份私谊。

  回乡后的李日华住在嘉兴城东郊外一处叫甪里的地方,这里临近河滨,有时他早上醒来,门外就已经停泊了书商或古董商的船。这里颇有自然的生趣,有时他书房的窗没关紧,竟然会跳进一只机灵的松鼠来。另外在府城东门一处叫春波里的地方他还有一片产业,租赁给了相熟的朋友。租金、润笔、课徒的薪水、题写书扇面或匾额的酬劳,再加上朋友偶尔馈赠的礼物,使他尽可能葆有着优裕的生活,偶尔还能出手买下一些相中的古物。论经济的宽裕他自然比不上老师冯梦祯,不仅把养老的别墅修到西湖边的孤山去,还养着一个家庭戏班,时不时带到西湖上与别家小姬比赛唱曲,但对于艺术人生的经营劲头,他一点不亚于乃师。他在甪里的大院宅里打造了恬致堂、紫桃轩、味水轩、六研斋等多间精舍,还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只叫“雪舫”的代步船,船上满载花觚、酒器、书卷这些雅具,春天去西溪探梅,夏初去锡山取烹茶的惠泉水,北上苏州采购花木瓷器及家具,甚至三年一度的秋天送儿子上省城应乡试,也都是坐自家的船去。

  他的老师冯梦祯已算是一个会享受的人了,从南京国子监祭酒的职位退下来后,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抛掷在了书房里,自得其乐地品茶、饮酒、闲聊、撰文、鉴古、作画,李日华对闲雅生活趣味的追求,视域上比乃师更宏阔,对细部的雕琢也更显精微。从官场退隐乡间的二十余年间,李日华成了他那个时代最具有批评精神的艺术评论家,一个晚明艺术史的见证者。几乎每天,都有名头大小不一的画家或者古董商带着书画慕名来到他家,也有一些则捧着来路可疑的端砚、哥窑香炉、琥珀杯、玛瑙杯等器物,他都会对之评头论足,作出职业化的评点,论态度之严谨,可称是米芾之后第一人。与王世贞为代表的文献主义批评方法不一样的是,他很少只依据文献的出处来进行考证。多年观画的经历使他积累下了一套老成的经验,那就是看纸的成色,观画的气色,他是一个古画的望气者。在他长达八年的日记中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纸色惨恶”、“纸薄墨浮,伪物也”,“以纸色可疑却之”,等等。尽管论画艺他也只是泛泛之辈,但他绝对相信自己的眼力,时人把他看作能与董其昌分庭抗礼的批评家实非过誉。

  看花、听鸟、生病、饮茶、观画,凡此种种浮生中的琐屑细节构成了万历三十二年起李日华退居乡间的日常生活肌理,但他和项元汴毕竟是两代人,亚热带季候缓慢的变化中,陪同他度过悠闲的乡居生活的,已是项元汴的子侄一辈了。少年时代他因表叔的关系受到过项元汴友好的看顾,与项家子弟一起成长,到他退隐故里之后,他与项家后代一起鉴赏项元汴留下的宝藏,就好像重新回到了少年时代。项家后人中与他交情深厚的,有项元汴六个儿子中的长子项德纯、三子项德新、四子项晦甫,当他开始日记写作时,这些项家第二代已有人陆续离世,至于在日记中频繁出现的项笃寿的长孙项鼎铉,及项于王、项于蕃等人,则已经是项元汴后的第三代了。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