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10月3日,嘉兴站被8架敌机狂轰滥炸后的混乱情形。 狂轰滥炸下的交通咽喉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嘉兴再度跃升为战略性交通咽喉。由于京沪铁路上海至南翔段中断,从南京往来上海前线及杭州等大后方的列车,
![]() 1937年10月3日,嘉兴站被8架敌机狂轰滥炸后的混乱情形。 狂轰滥炸下的交通咽喉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嘉兴再度跃升为战略性交通咽喉。由于京沪铁路上海至南翔段中断,从南京往来上海前线及杭州等大后方的列车,都必须经由苏嘉铁路至嘉兴站,然后再通过沪杭甬铁路,前往各自的目的地。因此,嘉兴境内的铁路承载了浴血奋战的军队和不愿为奴的人们,肩负起抗日救亡的重任。 与此同时,从上海沿水路向西南方向迁移的难民和物资,也需通过嘉兴。所以,嘉兴惨遭日本海军飞机长达三个多月的疯狂轰炸。轰炸直到其地面部队逼近嘉兴时,才告终止。根据《申报》、《浙西抗战纪略》、《嘉兴市文史资料》以及各地抗战损失报告等文献记载,嘉兴沦陷前,遭空袭累计达100余次。而据当时的浙江省防空司令部统计,1937年8月至次年4月,浙江全省共遭到153次空袭——1937年,嘉兴遭受空袭次数高居全省之首。 转瞬即逝的战略中心 日军第10军于金山卫登陆后,嘉兴迅速成为淞沪会战末期和南京保卫战初期的战略核心。但日军登陆时的既定战略目标并非进攻嘉善、切断苏嘉铁路,而是直接从金山卫北上夺取松江,以截断沪杭甬铁路,从而阻止沪南战场的国民革命军第8集团军后撤,并向北直插沪北主战场,以图围歼沪上国民革命军。但就在登陆的第三天,日本参谋本部为诱使国民政府接受“和谈”,将“苏州、嘉兴一线以东”划为“制令线”,规定日军的作战区域不得越过此线。但是,此举实际上将嘉兴城及其以东广大地区划为入侵目标。随之,国民政府御敌的战略中心也从金山、松江转入了嘉兴。 这一转变,与嘉善阻击战的爆发密切相关。进犯嘉善的日军18师团“军功状”上,有这么一段文字:“我们接受了转变方向、向西边的嘉兴进攻的任务”——日军欲占嘉兴,必先取嘉善。此后的嘉善阻击战等战役,虽然阻滞了日军西犯南京的步伐,但由于总体战局无法挽回,战略中心也迅速崩溃。 11月19日,嘉兴沦陷。次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