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明清嘉兴的藏书家和藏书楼(下)(2)

2015-11-26 08:31 作者:沈红梅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清中期前后,嘉兴地区著名的藏书楼还有嘉兴钱泰吉的耆英堂,张廷济的清仪阁;平湖陆陇其的三余堂,钱天树的味萝轩,胡惠孚的小重山馆;桐乡吕留良的不远复堂,金檀的文瑞楼;海宁许汝霖的也是园,许焞的学稼轩等等


  清中期前后,嘉兴地区著名的藏书楼还有嘉兴钱泰吉的“耆英堂”,张廷济的“清仪阁”;平湖陆陇其的“三余堂”,钱天树的“味萝轩”,胡惠孚的“小重山馆”;桐乡吕留良的“不远复堂”,金檀的“文瑞楼”;海宁许汝霖的“也是园”,许焞的“学稼轩”等等。

  清代后期,嘉兴一地的私家藏书仍生机勃勃,著名的有嘉兴沈曾植的“海日楼”,金蓉镜的“高士祠”;平湖葛金烺的“守先阁”;海宁管庭芬的“花近楼”,朱昌燕的“朝经暮史昼子夜集之楼”等等,而独占鳌头的则是海宁蒋氏家族藏书。

  蒋光煦(1813~1860),字日甫,号生沐,自号放庵居士。专意古籍名刻及金石书画收藏,每遇善本,不惜千金购买。筑藏书楼“别下斋”,藏图籍十万余卷,其中多宋元刊本及旧抄本。他还是一出版家,刊刻有《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丛书两种,所收罕秘之本,校勘精审,为艺林所重。还刻有《两当轩诗集》、《来青阁遗稿》等多种诗文集。著有《东湖丛记》、《别下斋书画录》等。令人万分惋惜的是,“别下斋”藏书毁于太平天国战乱。蒋光煦子蒋廷黻也是藏书家,有“盥庐”藏书。

  蒋光焴(1825~1892),字绳武,号寅昉,亦号吟舫、敬斋,蒋光煦从弟。藏书楼“衍芬草堂”由其祖父蒋开基所建,经祖孙三代共同努力,得图书珍籍数十万卷。清咸丰七年(1857),太平天国兵临江南,光焴把藏书迁移到海盐澉浦蒋氏丙舍“西涧草堂”。不久,又携书辗转溯长江而上,直至武昌,千里迁徙,在江汉平原流徙了数年。直至同治三年(1864)将藏书完整地运回故乡。蒋光焴也喜刻书,刻有《诗集传音释》、《孟子要略》等十多种。著有《敬斋杂著》、《敬斋杂诗小说》等。蒋光焴卒后,其子孙继续珍护藏书。子蒋佐尧,辟“宾日楼”以藏父遗留之书。孙蒋钦顼曾编《盐官蒋氏衍芬草堂藏书目录》三册。抗日战争期间,其子孙将藏书几度迁移,最后藏于上海中国银行保险库,得以完好保存。新中国成立后,蒋氏后人将藏书悉数捐赠国家,现分别藏于北京、上海、浙江三大图书馆。

  嘉兴的藏书家自项元汴开始大多有着较为开放的收藏理念。天籁阁藏品价值之高历代藏书家无人可比,但项氏无论对名流时望还是普通爱好者都敞开大门,时常可以借观。曹溶的《流通古书约》更是从理论上指出历代藏书家封闭的劣性,首次提出了开放藏书的重要思想。在这种文明乡风的熏陶下,在“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下,在私家藏书仍较兴盛的清朝末年,嘉兴的开明之士倡导捐书、捐款,筹备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终于在光绪三十年(1904),嘉禾大地上出现了全国最早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嘉郡图书馆,和全国最早的县级图书馆——海宁州图书馆。私家藏书通过捐赠、寄存等方式渐渐归入公共图书馆,向读者开放借阅。嘉兴数百年私家藏书为本地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