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桐乡千年古刹福严寺的历史上,有一位高僧对寺院影响很大,他就是明末清初的费隐禅师。
![]() 现藏日本的《费隐通容像》 在桐乡千年古刹福严寺的历史上,有一位高僧对寺院影响很大,他就是明末清初的费隐禅师。 费隐法名通容,俗名何懋淛,福建福清人(一说是江苏江阴人)。他14岁出家,25岁上庐山参谒高僧憨山大师,与憨山大师反复纵辩,其深妙的禅理、精彩的辞藻,令知识渊博的憨山大师折服。言谈中,费隐口占一绝:“吾年二十五,气宇吞佛祖。不过古人关,岂蹈今时路。”费隐后又至吼山,参谒天童名僧圆悟法师。圆悟亦明季高僧,门前缁素云集,弟子无数。他连问费隐七十个难题,费隐俱对答如流,疑难涣然冰释,两人词锋相扣,深契宗旨。圆悟圆寂后,费隐首嗣其法席,后又历主莆田黄薜寺、海盐金粟寺和宁波天童寺。 清顺治十四年(1658),应石门绅士曹广之邀,费隐至福严寺任方丈。费隐来到福严寺后,“殿堂寮舍,百废俱修”,被尊为福严中兴祖师。因修寺有功,费隐受顺治帝嘉奖,御赐貘衣、铁钵各一具。 费隐学识渊博,书法遒劲。福严寺原有一石碑,上有“天中山”三字,为费隐手迹,惜毁于十年动乱。费隐喜与文墨客结交,殿撰杨廷鉴曾赠诗于他,有“玉峰今日高天上,万指都教拜下风”之句。费隐还精通医道,常悬瓢出诊,为百姓解除病痛。他圆寂后,葬于寺后天中山,遗物铁钵、锡杖等存于寺院。 费隐著作甚丰,有《法语》十四卷、《祖庭钳锤录》、《居士残灯录》、《心灯研轮解》、《渔隐集》、《挂瓢集》,与百痴愚公共撰《五灯严统》二十五卷。 乾隆间,进士出身的湖南巡抚冯浩回归桐乡故里,以游历、著述自娱,曾为费隐禅师刻像题词。词云:惟我隐公,堂开直指。道振天童,骸归语水。修真实行,结此妙缘。禅宗景仰,图画长传。 刻像高约1米,宽约0.3米,上为费隐画像,下有“桐溪冯浩”的落款。此石长期置于福严寺内,文革中遭人为敲凿损坏,石像已有些模糊,后移往他处别用。1994年,有人将石像送还福严寺,现存于六和佛堂前。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为纪念费隐功绩,福严寺方丈悟善大和尚(即净念上人)建挂瓢亭于天中山麓,并刻像于石。亭成,海宁名士应时良曾撰《挂瓢亭记》。同治十三年(1874),嘉兴知府许瑶光偕僚属来福严寺,在挂瓢亭修禊事,有诗唱和,并勒诗于石,题为《天中访胜诗画石刻》,其中有“挂瓢亭寂锁烟萝,遗像洪杨劫未磨”之句。2014年春,福严寺住持乘心法师重修挂瓢亭于天中山。 崇祯十五年(1642),费隐弟子、嘉兴画家张琦为费隐禅师画过一幅坐像,题为《费隐通容像》。画像中,费隐大师身穿棕色长袍,外披红色袈裟,右手持禅杖,左手持白色拂尘,面容慈祥,两目炯炯有神。画幅上方,有费隐亲题的“自名状偈”,云:者(这)个秃丁,极其倔强,行过童机,用格外棒,杀活纵横,孰能拦挡?指点当人,端倪之上。突出逆儿觑破来,了无一物可名状,脱体全彰非圣凡,谁云天下之榜样。 清顺治十一年(1654),此画由亦为费隐弟子的隐元隆琦东渡弘佛时带到了日本。隐元后在长畸、京都开创了日本黄檗宗。该画现藏于日本京都万福寺,被定为日本国宝级文物。1991年,该画曾被收入神户市立博物馆《隐元禅师与黄檗宗绘画展》。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