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杭州大学在嘉兴办学

2015-12-16 08:09 作者:王月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1974年8月底,我接到王店公社教革会的入学通知书,要我在9月1日去嘉兴县教育局教研室报到,参加由杭州大学教育革命小分队来嘉兴举办的农村初中教师培训班。 报到那天,我们公社共去了四名教师,我和徐裕忠分在语文班,其余两人分在数学班。参加培训班的学员

  1974年8月底,我接到王店公社教革会的入学通知书,要我在9月1日去嘉兴县教育局教研室报到,参加由杭州大学教育革命小分队来嘉兴举办的“农村初中教师培训班”。

  报到那天,我们公社共去了四名教师,我和徐裕忠分在语文班,其余两人分在数学班。参加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县各个公社在大队任教的民办教师,也有公办教师。

  这次杭大来嘉兴办学,派出了强大的阵容,由工宣队的朱振江带队,有中文系、数学系、历史系、体育系等系的讲师、教授,共十余人。师训班共分两个班:语文和数学,每班有50多人。

  杭大教师负责上课,嘉兴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负责后勤工作。

  我在语文班,班上除了嘉兴县各公社选派的学员外,嘉善县也选派了部分学员,还有两名来自舟山建设兵团,一名分在语文班,一名分在数学班。

  语文班开设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毛泽东诗词专题、古典诗词、鲁迅作品专题及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等课程,教材全部由杭大提供。

  那时教我们现代文学的是韩泉欣讲师。他四十开外,人高且精瘦,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双目炯炯有神,讲起课来有板有眼,从不重复。他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认真地记笔记。一堂课下来就是一个上午。下午便组织自学,消化上午讲课的内容。

  教我们古典文学的是一位五十开外的杭大古籍研究室教授,名叫刘操南,身材中等偏矮,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每当他开讲时,同学们便会在下面发出一丝轻微的笑声,因为刘教授开讲的头几句不是说话,而是吟,像唱戏似的,同学们听后便有一种新鲜感,因而发出笑声,刘教授却不以为然。虽然他戴着长长的讲稿,基本上不看,一讲便是一个上午,中途稍微休息一下。

  那时,同学们的宿舍和教师宿舍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去教师那里讨教,弄个明白。教师也很耐心,会详详细细地说个透,让你听得满意服帖。

  那时社会上正在开展“评法批儒”活动,法家和儒家是两大不同立场的学派。法家主张斗争,儒家却趋向折中、和解。因那时是“文革”后期,形势趋于好转。一天晚上,我去刘操南教授处请教一个问题。我说:“像我们王店在清代有一个大学者叫朱彝尊,是法家还是儒家?”刘教授不假思索地答道:“朱彝尊既不是法家也不是儒家,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后来我看了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等著作,才领悟了刘教授的评价十分中肯。从此我对刘教授更加敬重了。

  在我们语文班讲课的还有刘一新、王国柱等讲师,后来又来了一位叫薛守琼的讲师。他们都穿着朴素,但很有学问。尤其是刘一新讲师,他讲的鲁迅作品更是精湛。他讲课的时候,下面几乎没有交头接耳的声音。他讲鲁迅的杂文,更是入木三分,分析精辟,他在同学中同样享有很高的声望。

  历史课和体育课是公共课,语文班和数学班的同学一起上。历史课教师叫姚鸿瑞;体育课教师叫韦如明。师训班每周上五天半的课,一天半放假。放假时,同学们回乡下的回乡下,杭大教师基本上也都回杭州,但也有极个别的留在嘉兴。

  在师训班期间,学校组织了两次活动。一次是去嘉兴机场参观。这天早晨,师生们吃过早饭,从少年路的学校出发,大家一律步行。当时我们很担心那些上了年纪的教师。但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走了近一个半小时来到机场。由于事先安排好,机场的领导接待了我们,还带我们去停机场近距离观看了战斗机。

  还有一次是组织大家参观党的“一大”纪念地南湖,在那里,我们和部分杭大的讲师在烟雨楼前合了影。

  师训班整整学习了四个月,到1975年1月的春节前结业。结业前还举行了一次考试,大家都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临别时,同学们和杭大的讲师、教授都在留念册上留下了各自的祝福词句。其中刘操南教授在我的留念册上留下了他的墨宝,他用毛笔写下了:“墙角一枝梅,向阳次第开;寒冬经霜雪,香气袭人来。”还工工整整地盖了两个印章:一个是大名“刘操南”,还有一个是“跃上雕鞍学孺子”的草体印章。至今我仍悉心地保留着。

  1975年暑期,我特地去了杭州,在杭大住了一宿。那天,我专程去刘操南教授家拜访。只见他赤着膊,穿着短裤,在屋门前削草。一见到我,寒暄之后,便问我:“晚上住哪里?”我说住在杭大招待所,已安排好了。刘教授说:“下次来不要住招待所,就住我家。我家很宽敞。”我看他家,果然是三间并排的平房,面积很大。他领我进了他的书房,我大开眼界:整整一屋子的书架,书架上摆放的全是线装书。刘教授的书法很好,临走时,他要我明天一早去他那里,说是送我几幅他的墨宝。从刘老家出来,我又去了王国柱、姚鸿瑞讲师的家,并在王国柱家吃了晚饭。

  第二天一早,我如期来到刘操南教授的家,他把昨晚赶写的三幅书法作品盖上印章送给了我。我从松木场出来,刘老的小女儿又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说:“我爸爸说的,这两幅你也带走。”于是,我又多了两幅刘老的书法作品。

  后来,我经常与杭大的刘老及几名讲师通信,相互建立起了较深的友谊。

  17年前,我在《浙江日报》上看到了一则讣告,是杭州大学发的:刘操南教授因病逝世了。我很遗憾没能再见他一面,直至今日,心中还是内疚。

顶一下
(3)
75%
踩一下
(1)
25%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