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崇德、桐乡与石门之县名渊源

2016-01-13 08:29 作者:颜剑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1月4日,《嘉兴故事》上发表了吴浩然兄的《 最后的吻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丰先生所处的时代,石门是县城,尚未有桐乡这个名称,现如今石门成了乡镇,隶属桐乡市。这句话有三处谬误。 我熟悉浩然,他是山东人。作为外地人,对桐乡的地方

  1月4日,《嘉兴故事》上发表了吴浩然兄的《<最后的吻>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丰先生所处的时代,石门是县城,尚未有桐乡这个名称,现如今石门成了乡镇,隶属桐乡市。”这句话有三处谬误。

  我熟悉浩然,他是山东人。作为外地人,对桐乡的地方文史了解有误,是非常正常的,情有可原。但是,这种错误,也经常发生在桐乡本地人身上,这就有些不应该了。所以,颇有一说之必要,以免以讹传讹,让人越听越糊涂,越看越茫然。

  首先,我们必须先弄清楚崇德、桐乡、石门这三个地名的关系。

  “先有崇德县,后有桐乡县”。崇德建县的历史,远比桐乡早。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吴越王钱元瓘割崇德乡等七乡,置崇德县,是为崇德县之始。宋熙宁十年(1077),割嘉兴县西部的梧桐、永新、清风、保宁、千金五乡,以益(注:意为划归)崇德县。这时候的崇德县管辖范围,与现在的桐乡市基本相当。明宣德五年(1430),浙江巡抚、大理寺卿胡概以“崇德县地大民众、政繁事冗”,奏请朝廷,划析东部的梧桐、募化、永新、清风、保宁、千金六乡,另置桐乡县。原来的崇德县至此一分为二,东半称桐乡县,西半仍称崇德县。明亡清兴,康熙元年(1662),为避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年号之讳,改崇德县名为石门县,石门镇则改称玉溪镇。清亡后,民国三年(1914),石门县复称崇德县。1958年11月,桐乡、崇德两县合并,称桐乡县,县治所在地设于梧桐镇。

  石门县县名,在历史上存在了252年,不可谓不长。于是,民间老百姓习惯了,叫顺了,直到现在,还有人这样叫,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一张口就是“石门县”。桐乡县原是从崇德县分出来的,想不到崇德县在1958年反被桐乡县“吞并”了,有点“儿子吃老子”的意思。但民间的习惯势力特别强,原崇德县一带的人,仍旧“不依不饶地”称崇德县治所在地崇福镇为“县里”,从不将梧桐镇称县里,始终很客气地称“桐乡”,与称呼海宁、平湖、嘉善等县(市)一样。而玉溪镇,老百姓好像始终没有叫开,依旧习惯称石门镇,简称“镇上”,也有习惯叫“石湾”的。

  至此,再回头来看浩然文中这三处谬误,就一目了然了。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即清光绪二十四年,此时还是石门县,而石门县(包括之前、之后的崇德县)的县治所在地一直在今天的崇福镇,石门镇从来没有成为过县城,这是第一个错误。丰子恺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阶段,而桐乡县早在明朝宣德五年(1430)就置县了,怎么能说丰子恺所处的时代,尚未有桐乡这个名称呢?所以,这是第二个错误。石门镇一直是一个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周边的农村称石门乡,很早就是乡镇一级的行政单位,不是“现如今”才成为乡镇的,是为第三个错误。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