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最后的吻》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2016-01-06 08:26 作者:吴浩然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11月23日,《嘉兴故事》刊登了徐顺堂先生的文章《 话说桐乡育婴堂 》,配图用的是子恺漫画《最后的吻》。其实,文中提到的育婴堂和丰先生画中的育婴堂,并非同一处。画中情景,出于丰先生的老家石门东市下塘。丰先生所处的时代,石门是县城,尚未有桐乡这个


  11月23日,《嘉兴故事》刊登了徐顺堂先生的文章《话说桐乡育婴堂》,配图用的是子恺漫画《最后的吻》。其实,文中提到的育婴堂和丰先生画中的育婴堂,并非同一处。画中情景,出于丰先生的老家石门东市下塘。丰先生所处的时代,石门是县城,尚未有桐乡这个名称。现如今石门成了乡镇,隶属桐乡市了。

  育婴堂的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儿童福利院,是收养弃婴的地方。旧社会,双亲亡故、无依无靠的孤儿,或者家贫实在吃不上饭的小孩,都会有亲戚邻居甚至亲生父母无奈地将其送到这里。育婴堂的一侧,有一只大抽屉,上写“接婴处”三个字。大人只要拉出抽屉,把孩子放入,推进院子,便等于立下了契约,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不再有任何关系了。

  1934年的一天,丰子恺先生路经育婴堂,目睹一男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神情异常凝重地在“接婴处”来回徘徊,无知的婴儿在男子怀里还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正巧,育婴堂的墙角下有只狗妈妈带着几只小狗在玩耍。此情此景立即触动了画家的心,丰先生不忍再继续观望,回家后画了一幅漫画,题为《接婴处》。

  虽然育婴堂的那一幕已过了些时日,婴儿的笑声却总是萦绕在丰先生的耳边。他感觉题名“接婴处”太直白,不能反衬出婴儿的悲惨遭遇。于是,他又重新绘制,取名为《笑涡》。画家认为,用孩子的无知反衬大人的有知,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笑涡》画好后不久,有一次,丰先生经过弄堂口,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正抱着孩子逗乐,妈妈时不时在亲吻孩子的脸。丰先生看后,灵机一动,回家后又根据《笑涡》,重绘了一幅。画中的男人,改成了年轻的女子,原来“接婴处”关闭的抽屉被拉了出来——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让妈妈去送孩子,更能表现人生的无奈和生活的艰辛。而题名“最后的吻”,比“笑涡”也更能打动人心。

  《最后的吻》发表后,引发了不小的震动。画中,母亲恋恋不舍地抱着孩子,面对抽屉迟疑不定,心在不停地颤抖。而墙角下的狗,却安详地喂着自己的宝宝。此情此景,让许多读者流了不少眼泪。更有甚者,有个可爱的读者给报社写信,要求丰先生赔偿她的眼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