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换糖担者】 隔个十天半月,小村里就会响起熟悉的短笛声:123,321,13231每每听到,最开心的要数村里的小孩了。可不,换糖担来了! 迫不及待,搜遍家里的角角落落,寻找出各种能交换的废旧物品:牙膏壳、破鞋子、
【换糖担者】 隔个十天半月,小村里就会响起熟悉的短笛声:“123,321,13231……”每每听到,最开心的要数村里的小孩了。可不,换糖担来了! 迫不及待,搜遍家里的角角落落,寻找出各种能交换的废旧物品:牙膏壳、破鞋子、破尼龙纸、破镰刀、破纸盒、鸡黄皮、干蜈蚣、僵蚕…… 换糖担者是苏北人,五短身材,五十多岁,戴着一顶褪了色的灰白鸭舌帽。一根扁担,两个箩筐,筐里装废品,上面是木板,一头是麦芽糖,遮着一层纱布防灰尘,一头是小玩意,针、线、气球或拨浪鼓等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盖着一块透明的玻璃。他总是选择位于小村中心的公家晒谷场作为固定停放点,然后吹奏一番“123,321,13231……”不一会儿,全村的小孩都聚集到了这里。 我们将物品放在地上,他以量的多少来给糖。先是瞧上一眼,或者掂掂重量,然后一手握铁刃对准糖块,一手拿铁棒“当当当”几下,就敲下一块糖来。“太少了,再给点吧!”他并不拒绝,很干脆地敲下一个小小角来。贪心的我们还不满足,继续央求“饶一饶”。他又切下更小的小小角,笑呵呵地递过来说:“再没有了哦!乖,吃糖去吧!”仿佛是额外的奖赏,我们立马把它塞到嘴里,感觉这糖啊,更是甜蜜蜜香喷喷的了。 偶尔,我们也换个气球玩玩。有时候,村里的妇女会拿鸡蛋来换针线,或为怀里的孩子换个拨浪鼓。倘若想要的某个小物品(如线球的颜色)担子上没有,还可以告诉他下次带来。他满口答应,必定在下一次兑现。 后来,换糖担者带着一个十七八岁的长辫子女儿来小村。再后来,长辫子姑娘一个人来换糖了。几年前,我在工作的小镇看到了她。开了一个铺子,卖饺子、馒头和烧麦。当然,她是不记得我的。 “123,321,13231……”从童年到现在,这特别的短笛声一直围绕在耳际,带着麦芽糖的甜味,还有一张张笑脸。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