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廷济(1768-1848),字叔未,号作田,晚号眉寿老人,嘉兴新篁人。他是金石、图书收藏家,著名学者。
天上初圆月,人间重上元。 笙歌传万道,灯火拥千门。 花事皇州早,春光帝里繁。 太平真有象,乐意满乾坤。 丙申新正书张廷济《壬戌元夕》诗,载《桂鑫堂集》。壬戌为清嘉庆七年(1802),此诗作于张廷济第三次参加会试前之元宵。 张廷济(1768-1848),字叔未,号作田,晚号眉寿老人,嘉兴新篁人。他是金石、图书收藏家,著名学者。书法擅草隶,为嘉道年间第一流。这首诗读解不难,歌颂皇城帝都灯节的繁华景象而已。但在骨子里,诗人的境况却很有些不妙,深藏着一种苦酸。廷济于嘉庆三年戊午(1798)中浙江乡试解元,这是他走上科举之路的一个高峰。接下来,嘉庆四年(1799)第一次会试遭遇了失败,而恩师阮芸台是会试的副主考,他们师生之间,对彼此失望的心绪还是可以想见的吧。两年后,嘉庆六年辛酉(1801)适逢皇帝五十寿庆,朝廷特开恩科,廷济再度买舟北上应试。不幸,仍下第。因为明年是正科,廷济索性住了下来,以教馆维持生计。一边和翁方纲、翁宜泉父子及赵谦士、梁山舟、宋芝山诸大佬、名士交游,切磋金石碑版之学,功力寖著;一边复又钻摩帖括,尚冀一博春官。但“长安居,大不易”,类乎“北漂”的廷济,西席束脩甚微,而交接朋好的应酬却不菲。再加上生来有收藏癖的他见了古董就挪不动脚,这一年多滞居下来,经济上弄到了精穷的地步。在赠翁宜泉主事的诗中,有所谓“金尽长安又一年,客囊羞涩总堪怜”的感叹。 当然,最使廷济不堪的还是第三次礼部试的名落孙山了。 张廷济拢共五应礼闱,除了嘉庆十年乙丑(1805)那次赴京途中在常州因糖尿病发作,不得已“嗟余同抱相如病,且卸征帆事耦耕”外,四次都是正儿八经进了考场的,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无奈每试都落榜。 据张廷济《感逝诗·邢佺山》注云:“戊午科乡试,先生得廷济文卷,欣赏击节。读‘桂鑫一山’诗至‘人到玉峰湾’句,曰‘此必能作诗者’,拔取为第一。”以是知廷济之解元出邢先生之门也。又,廷济自谓:“嘉庆乙丑,‘余病后之学,不乐以时文名也。’”可知廷济的才华在诗文不在八股,而他的文学天赋尤为房师邢佺山所激赏。 科举之或碍士,于此不亦可睹其一斑乎?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