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换吗?换糖吃喽!汰鞋子、汰布头、汰镰刀,汰铁鎝废铜烂铁,统统拿出来换糖吃喽。旧时,换糖人的扁担一头挑着的箩筐上摆着一只四方木盘,木盘里放着饴糖和一把铁制敲糖刀及一个小铁锤。他们边走边转动拨浪鼓,沿村串户地叫喊着换糖。到了村头,就在人家屋
“糖换吗?换糖吃喽!汰鞋子、汰布头、汰镰刀,汰铁鎝……废铜烂铁,统统拿出来换糖吃喽。”旧时,换糖人的扁担一头挑着的箩筐上摆着一只四方木盘,木盘里放着饴糖和一把铁制敲糖刀及一个小铁锤。他们边走边转动拨浪鼓,沿村串户地叫喊着“换糖”。到了村头,就在人家屋门前的场地上把担子一放,继续转鼓呼喊。村头上的孩子每逢听到这“咕咚咕咚”的鼓声伴着喊声,便欢蹦乱跳地叫喊着“换糖囡来了,换糖囡来了!”拿着东西奔向换糖人换糖去了。 海盐人将换糖人称为换糖囡或换糖小囡。这是因为在人们心目中,换糖人是常跟小孩打交道的。说起换糖,民间流传着“见铁敲糖”这句老话。意思是换糖人看到了换糖的东西,才会把糖敲下来给你。说“敲”是因为所换的糖是将斧头状的铁制刀刃压在糖面上,用小铁锤轻轻敲击刀的侧面,把糖敲下来的。“换糖讨要多”也是民间流传的老话。旧时,到海盐一带的换糖人,大多数是外地的。这些生意人很精明,知道农村孩子老实,换糖时往往不公平交易,只敲一点点糖打发孩子。小孩将东西拿去换糖后,往往拿给家里大人看,大人一看,糖给得太少,就要求换糖人再加点。换糖人也抠门,就再敲一点点应付。这一点点糖还是不能打发大人走,就只得再敲一点点应付。一般都要讨要三次方休。时间一长,村上的人自然对换糖人也有数了,凡是交易公平的,就随孩子自己去换;对不熟悉的换糖人,大人自己出面去换糖。当然,小孩子也从“换糖讨要多”的过程中学会了公平交易。 对于换糖,民间还流传着“换糖换回金扁担”的说法。虽说从表面看,换糖人担子里的糖只是饴糖而已,每天换回的最多也就是两筐破烂货,值不了几个钱。但这些走江湖的换糖人遇到富户,有时还会换来古董呢。这是因为拿东西换糖的人大多数是小孩。只要有糖吃,只要家里的东西能换糖,这些孩子会偷偷把家里的铜板、银元,甚至更值钱的东西拿出去换糖。换糖人换到值钱东西时就立即走人。如果换到特别贵重的物品,那更是从此离开那个地方。所以说换糖可能会发大财也并非没有依据。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