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从盛百二到盛萍旨

2016-08-02 21:46 作者:盛叶珍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嘉兴明清望族疏证》里记录了王江泾盛氏家族的渊源及族中名人,所录人物离现在最近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还活跃着的盛沅。 我曾在艺术品拍卖网站上看到过盛沅与大画家黄宾虹合作的一幅名为《横槎江纪游》的扇面,一面是黄宾虹的画,一面是盛沅的字,拍了二十多万


  《嘉兴明清望族疏证》里记录了王江泾盛氏家族的渊源及族中名人,所录人物离现在最近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还活跃着的盛沅。

  我曾在艺术品拍卖网站上看到过盛沅与大画家黄宾虹合作的一幅名为《横槎江纪游》的扇面,一面是黄宾虹的画,一面是盛沅的字,拍了二十多万元。合作这幅作品时,黄宾虹七十二岁,盛沅八十八岁,珠联璧合,一大雅事。也可见盛沅的名气不容小觑。1930年时,嘉兴成立了槜李金石书画社,类似现在的书法家协会与美术家协会,八十多岁的盛沅被公推为社长,说他是现在的文联主席也绝不夸张。

  槜李金石书画社举办第二届书画展时,有一张全景照,当时叫摇头长照,是在秀水文庙的大院前拍摄的。不知是偶然还是有缘,我有幸保存了这张照片。照片上是一行隽逸的行楷题字:“槜李金石书画社第二届同仁雅集,辛未夏五月二十五日,八十六叟盛沅题。”辛未年,算来也就是1931年的事,距今只有八十五年。照片上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共四十几个人站成一排,在相对简素的房屋面前,规模显得十分宏大。八十六岁的盛沅拄着拐杖,站在中间,一袭长衫,长须飘逸,腰板笔挺,精神矍铄,足见其领袖风范。据说吴藕汀先生也在这个队伍之中,当时他只有十七八岁。

  书法家,只是盛沅的各种社会身份之一。最近,我在查阅嘉兴城墙的历史资料时,竟也发现了盛沅的痕迹。如今,人们遗憾老城墙的消失,因为历史的沧桑在其变迁中最可以得到见证。嘉兴的老城墙始于三
国的子城,始于唐五代时的罗城,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战争防御与经济生活的博弈中,最后只残留了子城的一个门楼。上世纪初,随着沪杭铁路的开通,沟通城墙内外的交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1921年,盛沅与其他七人函请时任嘉兴县知事汪莹转呈省政府,要求在东北二门之间添开一门,同时拆去东门月城,就是现在老城区里勤俭路的东端。这项工程经省政府同意后,只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自此,嘉兴全城上下领悟到拆城可以使交通便利,城市面貌也可以得到新改观。1927年,嘉兴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拆城筑路机构,组织拆城墙、筑环城路的工程。嘉兴罗城的城墙就这样在建设浪潮中变成了环城马路。走出城门,从此嘉兴与时代接轨,走上了外向开放、日新月异的道路。

  盛沅算得上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活动家。现在市区砖桥弄的一面老墙上还保留着他题写的“南区龙会”四个字,龙会就是消防的意思,该建筑现在已是文保单位。在这面墙前,竖着一小块碑,上面介绍了盛沅的事迹,说他是一个书法家、教育家、慈善家。

  盛沅,字萍旨,人称恺华公,他是《闻湖盛氏家乘》的修编者。在家族人文气息熏陶下出来的盛沅,从举人到进士,做过台州临海县的教谕、翰林院的庶吉士、刑部湖广清吏司的主事、山西夏县知县、山西乡试同考官、江苏补用道员等,经历丰富、见识不凡。清政府倒台后,他在家乡闲居,专攻书法。吴藕汀说盛萍旨是因为贪污赈灾巨款被革职后不再启用,我觉得不太可信。闻湖盛氏家学渊源,历代人才辈出,学的都是儒家之道,不但读书经世、修书立志,为官任职也都是效忠朝廷、为民办事,佳话纷出,哪有贪污赈灾巨款的可能。可靠的说法,他应是因检举揭发贪官污吏受到倾轧,才被免职回家。在嘉兴,盛沅创办了嘉兴府学堂,即嘉兴一中的前身,自己任校长,提倡民主办学、全民教育。又组织本地商界成立慈善会馆,募捐资金,兴修水利,开通嘉兴至乍浦水道,引洪水入海。同时救济灾民和鳏寡孤独,消防救火龙会也是他发动起来的。

  王江泾盛氏家族中还有一个名人叫盛百二,是乾隆年间的举人,天文、勾股、律吕、河渠等学问都很精深,做过山东淄川知县。他最有名的著作有《柚堂笔谈》,里面大多是考证史书中的疑义,也记一些见闻杂事。盛百二不愿意为官,在山东只做了一年知县,在山东游历时,他写了《增订教穑书》,教百姓各种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办法。他从山东带了柚子树苗回到嘉兴,种在香严浜住所的庭院里,所以把那里的藏书处称为柚堂。香橼浜以前叫香严浜,估计是因为盛百二在这里种了香柚之后,慢慢才叫成香橼浜的。就像梅家荡是闻湖盛氏最先兴起的渊源之地,香严浜则是盛氏子弟进城之后延续文脉、走向仕途的家族基地。盛百二还有别号叫“香严居士”,一百多年后,与盛沅同时期的有类同经历的嘉兴文人金蓉镜,在晚年也用香严居士作为自己的别号,可见香严情结在当地文人情怀中是多么悠长。

  盛沅世居在香严浜,后来才迁到南门的金明寺埭,在金明寺埭创办了嘉兴府学堂。没想到,五十多年后,那里也成了我读书的地方。那时候我常常在学校的操场上散步,却不知道,原来我竟是在自家盛氏先辈创办的学堂里上的学。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