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归正说,三十多岁的褚子仙,每天和沈少泉一起,兢兢业业抄录田册,核对数据,征粮、税收,并接待偶尔上门来办理田产过户的街坊。
![]() 褚辅成像(资料图片) 话归正说,三十多岁的褚子仙,每天和沈少泉一起,兢兢业业抄录田册,核对数据,征粮、税收,并接待偶尔上门来办理田产过户的街坊。虽然谈不上忙碌,但也并不清闲。此时的褚子仙,对于“庄书”这份差使是看得很重的,因为这是维持全家生计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境的并不富裕,让总共生了八个小孩的殳夫人,针线活,下厨房,样样亲历亲为,勤俭持家,“以佐家计”。在殳夫人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小日子过得平淡且温馨。 平静中,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褚辅成五岁了,这一年是清光绪四年。按中国传统的纪年,是戊寅年,西历一八七八年。该到读书的年龄了。在晚清时代,小孩到了五岁,就要上学了。尽管那个时候西方新式教育之风已经吹进古老的中华大地,但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新式学校,到了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大多送进私塾读书。有钱人家就聘请先生到家里来单独教孩子。 家境并不富裕的褚子仙,没有让孩子进私塾,也没有钱聘请先生,就让褚辅成在家中跟着仲兄(二哥)褚赞成读书认字,读的书自然是从百家姓、《三字经》一类读起。稍大一些,又跟着族叔褚允南继续在家攻读。 褚辅成自幼颖悟异常,早晚自觉攻读,不需大人督促。忽忽五年,到了褚辅成十三岁那年,族叔褚允南也辅导不了他了,褚子仙就将儿子送到本地一位名叫曹焕章的先生那里“开笔”。 开笔,是中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俗称“破蒙”。古时开笔,有一套极为隆重的开笔典礼,这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简单说来,在开学的第一天,学生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然后参拜孔子像,然后,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经历这个仪式,就缺少了人生一个重要环节。实际上,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还没有正式拜师读书,就要耽误孩子的人生了。所以,褚子仙到褚辅成十三岁那一年,不得不让孩子正式拜师读书。从这里也可看出,那时的褚家确实还不是那种家产殷实的富足之家。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