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们桐乡人出门开会、办事,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坐轮船。县城梧桐镇上最早就有南门、北门两个客运轮船码头,南门码头南到海宁县硖石镇,北到乌镇;北门码头走大运河,东经濮院到嘉兴,西过石门、崇福到长安镇。如要去洲泉、新市或大麻等地,
![]() 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们桐乡人出门开会、办事,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坐轮船。县城梧桐镇上最早就有南门、北门两个客运轮船码头,南门码头南到海宁县硖石镇,北到乌镇;北门码头走大运河,东经濮院到嘉兴,西过石门、崇福到长安镇。如要去洲泉、新市或大麻等地,得在崇福转船。 1969年12月,梧桐疏浚康泾塘,新建轮船码头位于商业桥河西南,码头朝东,拆除了南门、北门码头。 1971年2月,崇福市河疏通后,亦新建了轮船码头。所以坐轮船是桐乡人出门的唯一交通工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桐乡的各个公社甚至部分大队,购买或改装小轮船,以适应工作需要。一次我们在青石公社南庄大队召开民主理财现场会,大约来了40多只小轮船,大队门前的河港(即崇福通洲泉、新市)里停得满满的。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桐乡县境内原有的市际公路得以修缮,逐步兴建县乡公路后,桐乡水上客运轮船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1983年6月6日,我应县水利农机局宣基智局长之邀,为他们拍摄长山河建设及绿化带。我在完成任务返屠甸时,正好有一艘带拖船的桐乡客轮经长山河去硖石镇。机会难得,赶快抢拍了几张。现在倒是成了当时桐乡人出行的历史见证。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