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升初中考试取消已多年,如今的小学生一毕业,即被安排到就近中学读书,而回想小时,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那时小学毕业,得统一参加升学考试,全县的小学毕业生全部集中在位于县城西门的嘉善二中(即现在的嘉善第二高级中学)内进行考试。时值夏天,我们
小学升初中考试取消已多年,如今的小学生一毕业,即被安排到就近中学读书,而回想小时,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那时小学毕业,得统一参加升学考试,全县的小学毕业生全部集中在位于县城西门的嘉善二中(即现在的嘉善第二高级中学)内进行考试。时值夏天,我们几十个同学只带了些简单的行李(一条草席、一顶蚊帐、一只放脸盆和洗刷用具的网袋),在老师带领下乘船来到了嘉善。因难得出远门,更因为第一次参加这种考试,所以我们感到很新奇。考试分一天半,第一天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政治;第二天上午考算术。记得我们在学校住了两夜,睡的是高低铺。 嘉善二中校址原来是文庙,校门外面是原文庙的圆形泮池,四周有高砌的花岗石围着,中间是一座古朴的小石桥。老师说,这桥又叫状元桥。古时,状元及第者方可从此桥跨过。听了这话,我们又都绕到南面,喜滋滋地从桥上走过去。印象最深的是校园里的那两棵柏树,苍老遒劲、嵯峨挺拔、树冠葱茏。 记得那天考试的教室前有一片青青翠竹,我们一边答题,一边还能听到竹园里不时传出的鸟叫声。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学校,什么都好奇,特别是运动场边上的爬梯,力气大的同学,仗着自己手劲好,在爬梯上一级一级地从这头吊到那头,又从那头吊到这头,一直到手掌上玩出一个个大大的水泡。我力气小,只能在一旁傻傻地看,或玩玩爬竿、秋千之类。 考完回家后,老师让我们在家等通知,要我们“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当时强调学校向工农子弟“开门”。我的家庭出身是小商(因父亲开的腌腊店没有雇佣店员,如果雇佣那时认定为工商,也就是资本家,属剥削阶级),虽非剥削阶级,可也非工人、贫下中农等出身。其时小升初的录取率为20%左右,如果仅凭成绩来说,我还是有希望能被录取的。 大约半个月后,我到县城考试的兴奋还没有完全消退,却迎来了失望。我去学校领通知,拆开一看,是一封油印的短信,大意是你没有被录取,望正确对待,争取早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读完信,我忽然想到,此生再也不能读书了!拖着两条沉重的腿,我一个人默默地离开学校。为了晚些让父亲知道,我特意绕道去庵浜、牛场兜了个大圈。那次考试我班只录取七八个人,大部分是工农子女,只有家庭出身也是小商的焦某算是一个例外,不过他考试成绩比我好得多。我第一次感到竞争的激烈、命运的残酷。 那年是1955年,我足龄十二岁。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