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高正志拒元仕明

2016-12-15 08:58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高正志(1336-1410),字士表,新丰镇高家埭人。 高氏乃官儒世家,正志是宋太尉高琼的第十四世孙,其父高德任浙东宣慰司都事。他与兄逊志、弟尚志皆随父由河南萧县至浙。 元至正乙未,少年老成的他在宁波鄮山书院供职,因不满朝廷歧视汉族、实施暴政的腐败统

  高正志(1336-1410),字士表,新丰镇高家埭人。

  高氏乃官儒世家,正志是宋太尉高琼的第十四世孙,其父高德任浙东宣慰司都事。他与兄逊志、弟尚志皆随父由河南萧县至浙。

  元至正乙未,少年老成的他在宁波鄮山书院供职,因不满朝廷歧视汉族、实施暴政的腐败统治,未满两年便“愤然离职”,到苏州一带浪迹三载。庚子七月,定居嘉兴新丰。

  那年中秋节,由吴陵同知缪思恭,招集天台徐一夔、桐庐姚桐寿两教授,偕会稽文学江汉、钱塘编修陈世昌、嘉兴贡士鲍恂及逊志、正志兄弟俩会聚南湖。这些社会名流,皆有反元情结。席间,正志初生牛犊不怕虎,竟提议以唐代爱国大诗人杜甫的“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诗句为韵,人分一字,请即席成诗。因正值己亥兵灾后,故诸君慨然,借以记时局之变。正志虽年少,也吟出了“且共醉明月,狂吟莫还舸”的惊人之语。

  其时水西寺诗僧克新言及水西寺的遭遇,该寺的额田早在南宋绍兴年间就著在版籍,于今却被豪族张春强占。正志闻之拍案而起,鼓动逊志一起向府衙状告张春,终于使额田重归寺院。在元朝统治时期,正志谢绝了父亲好友荐他入仕的劝说。他在隐士徐良夫的遂幽轩题诗铭志:“闭迹销声与世疏,岩居萧散属潜夫。竹间展席移茶具,花底清吟挈酒壶。喜向山林便野服,懒因轩冕溷泥塗。令人长忆鸱夷子,欲趁高秋泛五湖。”著名学者朱彝尊赞赏他:“志节皎然,岂爵禄之所能縻哉。”

  明洪武二年,他与兄逊志一起以秀才身份入仕,正志考授濮州同知,协助知州分掌地方粮、盐、捕盗、江防、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濮州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由于上一年黄河决口,寿张县城毁,县治移置寿张集东南梁山脚下。当时明将常遇春、胡大海率部追击元军过寿张、范县等境,大肆杀掠,境内人烟几绝。后从山西省洪洞等地移民境内。因历代天灾兵祸,濮州境内诸县居民皆税减。据嘉靖《濮州志》载:“鄄城县境居民仅存七姓,壮丁不满千人。”

  正志上任那年,鄄城县撤销,地并濮州,此时正是濮州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史载他“日不暇接,废寝忘餐”。一次在清理军籍簿册时,连续三天两夜未合眼,累倒在案桌前,被知州扶回卧室。在按抚遭战乱的罹难家属时,他深入荒山僻壤,多次自带干粮,徒步前往。有一回在深山脚下竟迷了路,幸亏碰到了受助山民,两厢执手感泣。濮州为官九年,正志勤政廉洁之事不胜枚举。

  洪武戊午,高正志调入中央机构,先后在礼部、户部任主事、员外郎等职,依然恪尽职守。丙子十月朔,致仕归故里,善享天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