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店家出售商品的包装十分简单。顾客剪布,布店只是将布段折成一般如半本书样,取一张印有店号、地址的招贴纸,裹在布料外,用纸质细绳一扎,就算包装就绪。
![]() “五芳斋”旧招贴 一次聚餐,我家小弟送来几张嘉兴早年的商品包装招贴。其中“五芳斋”、“正春和”的招贴,让我很感兴趣。于是,桌上多了一道“菜”,细“咀嚼”,品“厨艺”,“味道”亦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店家出售商品的包装十分简单。顾客剪布,布店只是将布段折成一般如半本书样,取一张印有店号、地址的招贴纸,裹在布料外,用纸质细绳一扎,就算包装就绪。老字号的店家,在招贴纸上还印点“花式多样”,“足尺让分”之类取悦顾客之词。时代变迁,印刷内容也不断变化。如“正春和”的,就印了“尼绒绸缎,各式化纤”;“文明经商,欢迎选购”。虽然这张招贴纸没有印上年期,但从它的四位数电话号码,就知道这至少使用于一九八零年代。而南货店的干果包装,就要有点技巧了。这类商店的包装纸是厂家专门生产的,叫做“老草纸”。它最大的特点是粗糙,比一般当年的坑边草纸要厚,要大。 小辰光,看东栅“同元昌”伙计包装干果,有点本事,张张草纸包成上大下小、棱角分明、线条笔挺、梯形状的长方体。其样子像量米的升箩,也似木结构的定榫,时称升箩包,也叫定胜包。不同干果,如核桃、桂圆、柿饼等,个头各异,用一张“老草纸”,包装成外观一致的商品包,没有相当的手上功夫,是出不了柜台的。所以,老早南货店的伙计,学草纸包也是必修一课。干果包好后,在包装的大面上,对角覆一张红底黑字的招贴纸,抽两根咸水草(学名短叶茳芏,用于编草帽等),十字形一扎,扔到柜台上,包装不走样。那招贴纸,随了顾客,卖货,也卖了店铺的字号,还有“时令进补”,“童叟无欺”之类的讨好吉语。 商品包装简单的年代,大多废物利用。食用品店,除卤味店用荷叶、竹箬、笋壳外,其他的都把旧书旧报作包装纸。如,炒货店花生瓜子的三角包;酱园店食盐的直袋包;烟纸店烟丝的斧头包,等等。鱼行更省力,几股稻草,从鱼鳃穿进,鱼嘴抽出,打个节,递给顾客就完事。肉店伙计比较“讲究”,稻草把条肉一扎,还要用劈肉骨的板斧“嗞——”的一下,将草头割个齐。 水果店的商品一般不包装。但因为苹果、橘子是送礼佳品,于是就有了特殊的包装——行篮。这种篮很单薄,几股竹篾,编成网状,上口大,底面小,直径七八寸,深盆状的圆形无提手篮筐。网眼很大,有当今壹元硬币样。水果入篮,合上一个同样材质,编法的圆盖,覆以招贴纸,细麻绳十字交叉扎实,一件礼品,就此出笼。 粽子需要包装的不多,只是顾客外出做客,购买礼送他人时,才要求包装。它与水果相仿,用的是行篮,招贴纸覆上行篮盖后,用红绿白三色上浆并线搏扎。绳头打个节,成提手。顾客拎一篮粽子,走在街头,是有点派头的。 “五芳斋”的招贴,应该有点年份。它系木板雕刻,红底墨印;两组文字,双框对交,篆字古朴;内框“嘉兴特产”、正中“五芳斋粽子”,排列各异,甚为显眼。回纹饰边,突出传统格调;四角图饰,意喻水乡物丰。遗憾的是它不具地址,没印年期。虽然此中的“丰”字简体,这也许是雕版匠人偏求图案线条分明,使用民间流传的非正规字体。但其他用字均为繁体。故此招贴至少始用于我国第一批简化文字公布的1955年前。如果它是公私合营时,“五芳斋”和“合记”、“庆记”五芳斋,三家合营后使用的招贴,那也应是在1956年。若依它的图案,式样,风格,可能更早。 无论这张“五芳斋”招贴,是1955年前或后的,它都“爆炒”了这家名店一道“好菜”,刻录一段经营历史。所以,我把它转送给了在五芳斋工作的外甥女。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