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中国一向自誊为道德的渊薮,不仅圣贤、读书人、正人君子崇尚道德,终年辛勤劳作的农民、经商图利的贩夫商贾,以及工匠走卒,无不以圣贤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甚至以劫掠偷扒为业的大盗小偷亦各有其德行。真是国之巍巍,德之泱泱也。道德观念在中
咱们中国一向自誊为道德的渊薮,不仅圣贤、读书人、正人君子崇尚道德,终年辛勤劳作的农民、经商图利的贩夫商贾,以及工匠走卒,无不以圣贤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甚至以劫掠偷扒为业的大盗小偷亦各有其德行。真是国之巍巍,德之泱泱也。道德观念在中国向来是深入人心的。 小时候曾听熟谙乡邦文献的老人讲述乌镇徐家遇奇贼的故事。说乌镇徐家在清末是当地有名的大富户,为此引起了盗贼的注目。某年,有个本领高强的大盗潜入徐宅,他昼卧夜出,经三个月的侦察,摸清了徐家所有库房和内里底细,最后却留下一信空手而去。他在信上说自己上了当,白费了三个月时光,原来徐家是虚有其表,名声好听而内囊空虚,根本不是他所预料的那种豪富之家。所以他同情主人硬撑场面的艰辛。在他看来,徐家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宝贝,唯有账桌上的那方砚台,他鉴定为端州老坑大西洞精品,可作传家之宝。故嘱咐要好好珍藏,不能再随便丢在账桌上。并说自己这三个月来就住在大厅的堂匾里。徐家主人读毕此信深为惊奇,忙派人搭梯去查看匾额,果然有个可宿人的草窠,并清理出黑枣核数斗之多。吓得徐家连忙检查库房、箱笼,却并无一物丢失。 我听这故事感慨颇深,既对这位大盗的“贼德”肃然起敬,也为我们中国有这样深厚的文明德统而自豪。有人却认为这是个与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相类似的义贼,非偷鸡摸狗的小贼也。 但我在农村插队时,一位老农也曾对我讲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他年轻时第一次帮人摇船去上海。一到大马路上就被这花花世界迷住了。在“大世界”门口,正当眼花缭乱时,伸手一摸自己的口袋,发觉仅有的七个银毫子没有了,急得他直想哭。这七个银毫子可是他的全部家当。时今已身无分文,如何是好?早听人说,上海滩是个打呵欠割舌头的地方,果真碰上“拆白党”了!他哭丧着脸站在街上直发呆。突然一阵拥挤,待他站稳脚跟,下意识地又伸手去摸那空口袋时,却奇迹般地发现七个银毫子又回到了袋里。这下惊喜得他还以为在做梦呢!他说:“那个插手偷了七个银毫子后一定仍在旁边看我,见我是个老实巴巴的乡下人,丢了钱急得眼睛绯红直想哭,一定起了同情心,所以挤过来又把钱放回到我的口袋里的。” 听了他的故事我相信中国连小偷也还真有点道德观念。但遗憾的是,我却没碰到过这种有德行的小偷。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口号掩护下,现在一切向钱看,(请读报刊,恕不举例)。所以别说这种贼君子难于碰到,即使是讲点道德的正人君子也越来越少了。为此,上述两则故事里的那种“贼德”倒令我敬而仰之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