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石门湾的南市街旧事

2017-03-07 08:45 作者:张兆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在抗战前,石门湾的南市街从寺弄口沿着京杭大运河的西侧向南一直延伸到南观音堂为止。原来的南市街相当长,可惜在抗战期间,日寇将南段(从南皋桥到南观音堂)的房子全部烧光,到解放初,南市街虽然不是很长了,但里面还是很幽深,住户不少。 在一九五三年前

  在抗战前,石门湾的南市街从寺弄口沿着京杭大运河的西侧向南一直延伸到南观音堂为止。原来的南市街相当长,可惜在抗战期间,日寇将南段(从南皋桥到南观音堂)的房子全部烧光,到解放初,南市街虽然不是很长了,但里面还是很幽深,住户不少。

  在一九五三年前,南市街是清一色的石板路。临水河岸边都造起了水阁楼房子,每隔一、二十米就有一个河埠,所以居民到河边挑水、洗衣、淘米、洗菜十分方便。“文革”前,运河里的水很清澈,每到夏天下河游泳的人特别多。尤其是我家门前正对的河埠,不仅石阶很宽,而且还用较大的石板建成一个平台,所以在这里游泳的大人、小孩特别多。大多数人是自由泳(狗爬式),游泳技术高的人潜泳(打没头潭)、仰泳(躺水面),有些人还进行比赛,看谁先游到对面岸边。刚刚学游泳的人拿着长条形的木板充当“救生圈”,有的一边游泳一边喊,这种喧闹壮观的场面真是好看。

  南市街的一端是寺弄口,是京杭大运河一百二十度大转弯的地方,在这里建有许多又宽又长的石阶,许多货船都在此上货、卸货,所以寺弄口是石门湾水上货物的集散地。南市街的另一端是南皋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年(1523),后来三次损坏,三次重建。一八七二年,由张品山倡导捐资第三次重建。南皋桥为单孔拱形石级桥,桥高十米,乃石门湾最高的桥(比东皋桥高零点七米),宽四米,东西两坡分别有三十一级和三十四级石阶,桥栏两侧各有石狮子八只,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由于桥很高,顶部宽,所以日寇侵占后,在此建造炮楼。抗战胜利后才将炮楼拆除。解放初,我多次走上桥顶向西北遥望,就能看到含山和宝塔。怪不得桥联云:“望一点含山西峙,遥看塔影小于针;接三条渚水南来,曲抱溪流清似玉。”我想,这三条渚水一定是指北沙渚塘、中沙渚塘、南沙渚塘吧!

  由于南皋桥和东皋桥的石拱高又宽,所以大型货船都能进入石门湾。有了南皋桥,同福等地的塘南农民、客商到石门湾上塘很方便。

  抗战胜利后,在南市街的马家弄口对出来的河埠,建成了由焦南山经营的轮船埠头。有轮船沿京杭大运河向南经过崇德,再直通长安(每天有四个班次)。向西北直通湖州练市。所以水路交通甚为方便。南市街虽然不长,但在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初,市面很繁荣。单单米行就有张五金粮食店、张公裕粮食号、哀咬五粮食店、沈有春粮食店等四五家。其他还有烟行、茶叶店、百货店、南货店、茶室、五金店、竹器店、酱酒店、面店、布店、糕团店、瓷器店、糕饼作坊、医疗诊所、牙科诊所、照相馆、丰子恺家的染坊店等等。

  南市街有三个厅。离南皋桥不远,有一个张家厅,这个厅是米商张兰墀在抗战前所造。在马家弄里,也有一个张家厅,此厅是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一阵亡将官的逃难夫人所造。(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四日被拆除)。还有一个厅,叫顾家厅,在殷介弄口附近。

  已故新加坡佛教协会副主席广洽法师说过:“水到石门转弯多,是个出人才的好地方。”情况确实如此,在不长的南市街就出了不少名人。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