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侬家放鹤洲前水,夜半真如塔火明。
![]() 放鹤洲图/项圣谟 “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侬家放鹤洲前水,夜半真如塔火明。”这是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的开篇第一首诗。 放鹤洲位于嘉兴市城南路西南湖畔,与西南湖生态绿洲隔湖相望。唐德宗时,政治家、文学家陆贽建宅园于此,因园中有放鹤亭便取名鹤渚。唐文宗时,宰相裴休又在洲上建别墅,改名为裴岛。到了南宋,著名词人朱敦儒寓居嘉兴,辟裴岛为放鹤洲。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对放鹤洲的风景有过这样一段描述:“烟波浩渺,有一舟引渡,洲上屋舍精雅,置有琴棋书画,使人流连忘返。” 明末清初,不少明朝的官员归隐林下、寄情山水,南湖也因此多了许多高人名士,朱茂时就是其中之一。朱茂时字子葵,号葵石,生卒年不详。他是朱国祚侄子朱大启之子,朱彝尊伯父。曾在明朝任国子典簿,历官顺天府通判、都水主事、贵阳知府等职。 明亡后,朱茂时不愿出仕清廷,就请当时的造园大师张南垣在久已荒芜的南湖畔放鹤洲上修造别墅园林,取名鹤洲草堂,并自号鹤洲居士。放鹤洲占地百亩,园内有堂有亭,有桥有船,瓜地、芋田、菜圃中种满各色花果,极具田园风光,为一时名园。董其昌曾为鹤州草堂题匾,李日华为之作画,著名画家项圣谟作的放鹤洲图,至今仍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朱茂时在此与遗老饮酒赋诗,过起了悠闲的隐逸生活。 为了培养家中子弟,朱茂时在鹤州草堂延聘塾师,也招朱彝尊读书其中,每天督促他们记诵《楚辞》、《文选》、李杜诗歌等。当年尚幼的朱彝尊写了首长诗抱怨此种清苦生活,里面有“鹤州草堂何所有,冷饭浑汤与酸酒”的诗句。朱茂时见了要责罚他。塾师读了后却说“这孩子他日一定会扬名诗坛”,朱茂时遂频频点头微笑赞许。朱彝尊在《鸳鸯湖棹歌》第一首诗的自注里说,北宋亡时,朱希真在嘉兴避难作放鹤洲园亭,“余伯贵阳守治别业于上”。这“余伯”就是他的伯父贵阳太守朱茂时。 朱茂时的诗文写得很好,著有《咸春堂遗稿》,其中《登北京上方绝顶》诗云:“绝顶今观迥不齐,直疑云与较高低。已非人境犹千寺,还上星辰更几梯。自始樵苏时近代,虚疑仙奥古初迷。洞中孔水桃花片,异种知生何处溪。”又有《咏贵州盘江铁索桥》云:“迭嶂曾无三尺平,盘江狭处铁桥横。短裙窄袖花蛮女,宛在秋千索上行。”朱茂时还是参与《嘉兴藏》后期刻事的重要居士之一。 当时嘉兴才女黄媛贞、黄媛介姐妹俩名噪一时,但终因家境贫寒,黄媛贞嫁与朱茂时为妾,两人在放鹤洲上夫唱妇随,日子倒过得颇为逍遥自在。 清朝中期,放鹤洲日渐衰落。直到2004年,南湖风景名胜区重建放鹤洲,使之成为重要的人文休闲景点。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