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血印柱

2017-05-08 08:38 作者:杨飞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嘉兴市区京杭古运河边的三塔路上,有一座血印禅寺,民间俗称血印和尚庙。庙门外面,有一座石牌坊,牌坊西侧石柱上,有一个红褐色的人影子,看起来很像一个和尚,人们称此石柱为血印柱。关于血印柱,流传着多个版本的传说。从目前所能查到的资料看,最早记载

  嘉兴市区京杭古运河边的三塔路上,有一座血印禅寺,民间俗称血印和尚庙。庙门外面,有一座石牌坊,牌坊西侧石柱上,有一个红褐色的人影子,看起来很像一个和尚,人们称此石柱为“血印柱”。关于血印柱,流传着多个版本的传说。从目前所能查到的资料看,最早记载传说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嘉兴府志》,其“艺文”类中收录了陈美训所著《血影禅师传》一文,文章说:

  嘉兴三塔寺旁,过去有岳飞庙,守庙的和尚已不知姓名。民间传说,清军南下时,一些清兵从附近村庄抢来几十个妇女,关在庙里让和尚看守。和尚等清军离去后,砸破庙门,放跑了妇女。清兵回来问,女人们哪里去了?和尚说:“我把她们放了。”清兵说:“你不怕死吗?”和尚说:“我早就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怕。”于是,清兵把和尚绑在石柱上,用箭射死。和尚的血渗入石柱,形成人影,至今还很明显。这事发生在顺治二年(1645年),嘉兴志书中有记载。

  清朝道光年间,浙江一个署名抱阳生的读书人,收集有关明朝灭亡时的史料和传说,写成《甲申朝事小纪》一书,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小范围内流传。该书中有《形血不磨》一文,文章说:

  清初,嘉兴人起兵造反,城破时人们抱头鼠窜,或被践踏而死,或被清军屠杀。只有三塔寺前的石牌坊上绑着一位个子高大的人,是被乱箭射死的,身上的箭多得像刺猬。他的血浸透石柱,形成人形血印。这个血印在阴雨天时颜色较黑,天晴时则颜色较红,人们乘船经过时都能看到。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到了清代中期,有关血印柱的传说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说那个和尚是因为作奸犯科,被官府绑在石柱上行刑,所以留下了血迹。针对这种说法,道光年间嘉善进士曹衔达写了《血印禅寺石柱血影僧辨》一文,予以批驳,重申和尚是为救妇女而死,是个仁义慈爱的好人。不过,在曹衔达的笔下,抢妇女、杀和尚的暴徒,不再是“大兵”——当时对清军的惯用称呼,而是改作“土寇”。然而,对历史比较敏感的人,从故事发生的时间,“顺治乙酉岁”,还是能看出这是清军所为。因为,顺治二年在嘉兴屠城施暴的,正是清军。清乾隆至嘉庆年间,清凉道人徐承烈著《听雨轩笔记》,其中《石柱僧迹》一文,故事与康熙《嘉兴府志》所载大致相同,但时间却被改成“明嘉靖时”,作恶的清军则被改成“倭寇”。  

  评说:现代科技手段已能解开血印柱之谜。新编《嘉兴市志》对此的说明是:“据考证,柱上‘血印’实系花岗岩中红褐色天然纹理,偶似僧人侧影。血沁不灭的故事,均系由此附会流传。”

  血印柱的故事虽然是民间编造的,但却是当时社会的反映。清军南下时,一路烧杀淫掠,当时留下来的许多史料中,都有关于清军掳掠、奸淫或贩卖妇女的记载。例如抱阳生的《甲申朝事小纪》中,关于清军在嘉兴屠城,就有这样的记载:“其妇女悉被俘掠,勒银赎还。”

  满清统治者是靠屠刀夺得天下的,在坐稳天下后,他们千方百计掩盖和美化当年的残暴行径,为此甚至大搞文字狱。因而,从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清代《嘉兴府志》等官方书籍中不再提血印柱的传说,而民间有关血印柱的传说也发生了人为的改变。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