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值夏季,汉塘两岸农家想尝河鲜,便下河浜摸取河蚌。以前常见大妈或大婶,撸起袖子,裤管卷到大腿根,蹚在河里,沿着津滩,在水中摸蚌。浅水处,直接用手摸,摸到一只,马上从河泥中挖出,丢到随身氽在河面上的木桶内。遇到砖屑滩,河蚌较少,她凭着手感,
时值夏季,汉塘两岸农家想尝河鲜,便下河浜摸取河蚌。以前常见大妈或大婶,撸起袖子,裤管卷到大腿根,蹚在河里,沿着津滩,在水中摸蚌。浅水处,直接用手摸,摸到一只,马上从河泥中挖出,丢到随身氽在河面上的木桶内。遇到砖屑滩,河蚌较少,她凭着手感,在水下就能判断出是砖是蚌,一摸一个准;要是河泥滩,河蚌往往较多,一路摸去,触到硬邦邦的,那便是河蚌。 河蚌大多斜卧在水底,有的嵌进半个躯壳,平时两片壳紧闭着,抓取时也不会被夹住手指。有时凑巧,在同一处会有三四只。如果浅滩处已被人摸走,那就得向水较深处寻找,手臂够不着,就用脚蹚出去,她们不怕裤腰浸湿,一面注意着自身安全,一面由脚趾充当探索器,凭经验能辨出底下为何物。用脚趾慢慢将河蚌钩起来。碰到运气好,一个午间两三个小时就能将木桶装得满满,兴冲冲地回家。 回家把河蚌养在盛水的大木盆内,让河蚌在清水中将泥浆吐出,养几天进行剖杀。剖前,在木盆上横一块木板,人坐在秧凳上,从盆内捞出河蚌。河蚌在水中,两片壳是微微翕开的,一捞出壳就闭合了,所以杀河蚌不那么容易,须瞄准缝隙将菜刀插入。蚌壳闭得太紧,就用刀在闭合处削去部分,制造出裂缝,再用刀插入,利索地将左右两侧的珍珠层剔通,一倒,蚌肉就出来了。将剖出的蚌肉摊在木板上,先将泥肠挖掉,再用洗帚将蚌舌击烂,然后放到菜篮,待全部杀好,须用盐将蚌肉反复搓捏清理。杀蚌时,小孩们围在旁边凑热闹,各自寻找着好玩的蚌壳。最小的河蚌,家乡人叫“上豌豆”,壳像豌豆荚那般大,底部磨破后,可以用来削小甜瓜皮,比小刀还好使;最大的河蚌有一二斤重,其壳可用来舀取食物,留下作盛具;大量的斧状的、小馒头状的河蚌,其壳是废料,便倒在河滩边。蚌壳中惹人注目的是彩色河蚌,小孩子会争抢着,爱不释手。彩色河蚌中剖出珍珠时,大人会将之当宝贝存放起来。彩色河蚌不仅外壳好玩,珍珠也格外晶莹圆润。对此,晚清秀才徐文潮有诗赞曰:“生来河蚌锦纹鲜,剖出明珠颗颗圆。忆自一胎含月质,不知吞吐几多年”。此类野生彩色河蚌,现在已很难见到。 蚌肉清洗后,先焯一下,捞出切碎,放上雪菜、姜末,煮熟焖透,那蚌舌、蚌黄,吃起来既软糯又鲜香,是上等河鲜。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