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永兴笕旁端炮楼

2017-07-26 11:12 作者:赵明煜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永兴笕,旧称永新堰,位于濮院镇新妙智村与油车桥村之间的北永兴港南端,京杭大运河接口处。北永兴港是京杭大运河支流之一,北通澜溪塘,流经濮院、乌镇两镇区,长约13公里,是塘(运河)北重要的水上交通和排灌河道。 古时,这里筑有水闸,当运河水位高时,

  永兴笕,旧称永新堰,位于濮院镇新妙智村与油车桥村之间的北永兴港南端,京杭大运河接口处。北永兴港是京杭大运河支流之一,北通澜溪塘,流经濮院、乌镇两镇区,长约13公里,是塘(运河)北重要的水上交通和排灌河道。
 
  古时,这里筑有水闸,当运河水位高时,关闭闸门拦住西来的洪水;当永新港内水位高时,开启闸门排水泄洪。平时闸门开通无碍行船,起到调水利航的作用。据光绪《桐乡县志》载:“古有堰置于塘北泾口,因塘北地卑而泾深,塘南地高而泾浅,故堰以保障运河,使上塘支流不致涸竭。南宋建炎间,苗刘之乱,下乡诸堰悉被掘毁。其后,元伯颜下江南,堰基开掘殆尽。”由此可见,堰闸的殆毁与宋元的两次战争有关。除了永兴笕,附近还有陶家笕、杨家笕、正家笕、莫家笕等多个闸口。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我市主要的水上通道,运河两岸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割据争战,还是明嘉靖年间的平倭、清末的剿灭太平军,这些战争都波及运河沿岸。
 
  1937年10月,侵华日寇占领桐乡后,在运河两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形成了“沿塘三里白”的惨状。1943年春,日寇在永兴笕旁筑起了炮楼,由一小队日伪军驻守,控制了运河沿岸和水上交通,妄图消灭抗日武装力量。
 
  那时,在永兴笕周边的妙智、陡门、濮院、炉头等地活跃着一支秘密抗日武装——塘北抗日游击队。这支抗日武装全称为“浙西行署直属大队行动组”,简称“塘北抗日行动组”,受浙西行署直属大队领导,组长徐敏奎和11名成员,都是附近的血性青年农民。
 
  徐敏奎(1913~1992),原名张金官,桐乡濮院镇人。工人家庭出身,当过药店学徒,后入赘油车桥村徐家而更名。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后,24岁的徐敏奎弃商从军,在国民党陆军第三师军需处当兵。1938年6月,参加浙西抗日游击队。1940年6月,国民党桐乡县政府进驻油车桥村时,县长李泉生(中共地下党员)委任徐敏奎为桐北稽征所主任,随县政府辗转各地从事抗日工作。
 
  1943年7月,徐敏奎回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在运河两岸、濮院和青炉两区打击日伪军警,进行抗日斗争。他们在抗日活动中,抓住了永兴炮楼伪军陈有生,对他晓以民族大义,策反其倒戈。在陈有生配合下,行动组全体队员摸黑冲进炮楼,开枪打死伪军小队长孙金山,22名伪军缴械投诚,并烧毁炮楼,拆除了竹篱笆。永兴笕炮楼捣毁后,驻濮日寇胆战心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在此重建炮楼,运河塘沿岸得以安宁,过往船只也能顺利通过。
 
  这支抗日游击队虽然人数不多,平时也分散于各村各户,但每个成员严守秘密,连家人也并不知晓。一旦行动,出其不意,狠狠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除了端掉永兴炮楼,他们还几次出击,均获全胜,大大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抗日斗志。
 
  抗战胜利后,他们自动解散,在家务农。徐敏奎也一直在家乡濮院镇油车桥村种田,直到1992年因病去世。
 
  上世纪五十年代,残存的炮楼曾作为爱国主义教材,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今,当年这些英勇杀敌的战士大都已经离世,永兴笕旁的炮楼也早已荡然无存,旧址已成为桐星水泥厂厂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