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代中日两国真正意义上的外交活动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70年,日本明治政府派柳原前光来中国,游说清政府与其订约通商。翌年,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约定互设使领馆,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许多日本外交官、商人、学者甚至和尚来华游历
近代中日两国真正意义上的外交活动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70年,日本明治政府派柳原前光来中国,游说清政府与其订约通商。翌年,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约定互设使领馆,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许多日本外交官、商人、学者甚至和尚来华游历,写下了大量的中国游记,其中外交官竹添进一郎写的《栈云峡雨日记》,被称为日本明治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三部汉文体中国游记之一,(另两部分别是冈千仞的《观光纪游》和山本梅崖的《燕山楚水纪游》)。 竹添进一郎(1842~1917),名光鸿,字渐卿,号井井,世人多以竹添井井称之,日本肥后县人。明治八年即光绪二年(1875)底,被任命为驻清国公使馆的书记官,随驻清公使森有礼渡海来华,走的是刚开通的日本——芝罘(山东)航线。次年5月,他从北京出发,经河北、河南至陕西,进而翻越秦岭,经古蜀栈道进入四川,后从重庆乘舟顺江而下,于8月到达上海,历时百余日。 竹添进一郎将沿途所见所闻,以优雅的汉文写成《栈云峡雨日记》一书,书前有后来任日本总理大臣的伊藤博文写的赞语:“民俗土宜真学问,水光山色好文章。”还请了当时清政府的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兼大学士李鸿章和社会名流俞樾作序。俞樾是德清县人,长居苏杭两地,竹添进一郎曾携诗文登门拜访。此事在俞樾的《春在堂随笔》也有记载:“日本人竹添光鸿过我春在草堂,以诗文见示,并以《栈云峡雨日记》求序。”此外作序的尚有时任上海敬业书院山长的嘉善人钟文烝,钟在序中说:“日本竹添渐卿先生前以公事至京师,今来过予,出所著《栈云峡雨日记》见示,乃其去年自京入蜀一百十二日中所记也。予读之叹曰:此非通人不能作,实于范致能《吴船录》、陆务观《入蜀记》之后,独开生面者。” 次年,即光绪三年(1877)初,竹添进一郎南下又作江南之游,沿运河泛舟,在游历了淮扬、常锡苏后进入浙江境内。三月二十日,舟过桐乡、石门两县,夜泊德清县大麻镇(今并入桐乡),作《廿日泊大 麻,是夜雨》一诗,云: 渔户炊烟一带横, 泊舟方及晚潮生。 微风袅柳毵毵影, 细雨敲蓬点点声。 客里青衫时有雨, 镜中白发最无情。 携家好伴江湖梦, 戒旦同听短长更。 时值仲春,细雨濛濛,烟柳袅袅,江南的春景引发了这位来自东邻的诗人羁旅异国的乡思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后来,竹添进一郎将这次江南之行沿途所作的诗文结集,取名《苏杭游草》。 竹添进一郎在担任日本驻清公使馆书记官后,又担任过驻天津领事、常驻朝鲜公使等外交职务。后退出外交界,在东京大学讲授汉学,成为日本著名的汉学家。除上述两册游记外,还著有《纪韩京之变》、《左氏会笺》、《毛诗会笺》、《论语会笺》等。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