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新发现一封木心的信函

2017-08-01 17:30 作者:高玉林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因为学校要重新布展校史馆,校长安排笔者和乾康两人整理校史资料。最近我们从一堆沾满灰尘的故纸堆中,发现一封木心写给校友会的信函。 植材校友会与木心先生的书信往来,是从1995年开始的。1995年春,木心第一次单身暗访了五十年不闻乡音的乌镇东栅孙家厅。

  因为学校要重新布展校史馆,校长安排笔者和乾康两人整理校史资料。最近我们从一堆沾满灰尘的故纸堆中,发现一封木心写给校友会的信函。
 
  植材校友会与木心先生的书信往来,是从1995年开始的。1995年春,木心第一次单身暗访了“五十年不闻乡音”的乌镇东栅孙家厅。此时,植材校友会老会长徐家堤立即发信向上海老校友打探,得到了一个木心在美国纽约的通讯地址。校友会当即发出航空信,附寄上《续编校友通讯录表》和《桐乡籍高级知识分子调查表》(县、镇修志用)以及若干期《植材通讯》。

  1995年5月24日木心寄来了第一封信,云“家堤先生:感谢意,填奉表格二纸。(笔者注:即寄去的两份表)此颂大安,并候诸乡邻。牧心5月24日。”自此,木心与母校植材的联系渐入佳境。

  同年7月12日,木心又以“牧心”之名寄来了第二封信,云“家堤先生:6月22日之札照悉,多谢你附来的资料。故里音息,虽点滴,亦感亲切……沈叔韬等老友,请谨此致候。若干年后,我还将到乌镇,届时定当约晤。”这第二封信表达了木心思念老友的亲切言词,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表示若干年后还将回到乌镇。

  1996年2月14日,植材校友会又收到木心的第三封信,云“家堤先生1月9日、2月2日两信均悉……我之所以与乌镇未尽因缘,是由于你们的热忱感动了我,打破了我秉持了半个多世纪的自甘沉默……你每信都提到陆渠清、吴柏松、魏午堃、钱履坤、沈钤、沈品年(笔者注:以上提到的都是木心的同学)……你的做法,令我叹佩,引我记忆复萌。他们的音容笑貌,肤色步姿,一一宛然在目矣……”木心的这段家常话,说明母校植材以徐家堤为代表的老校友的热忱,打开了木心半个多世纪冰封的心扉。

  半个月后,木心又寄来了第四封信,云“家堤先生:今托刘君汇奉人民币捌百元。聊资贵刊印寄之费,敬请哂纳。此颂春安。木心三月五日。”这是木心慷慨回馈母校的见证。

  以上四封信函我们已移交市档案馆珍藏,这足以说明木心回归故里是有思想基础的。继之于有远见卓识的陈向宏团队的接力,终于促成木心回故乡定居。

  由于学校整体搬迁,大量资料堆积在库房里。最近因重新整理校史资料,我们从故纸堆中新发现一封木心给校友会的亲笔信,所署日期为“六月六日”。这是木心寄给植材校友会的第五封信函。此信于近日由微信公众号“乌镇发布”作为《母校情怀》一文中的一个细节公之于众。  

  根据信函的内容推断,5月22日徐家堤曾发信转达桐乡政协文史办的“雅意”,邀请木心归来参加纪念茅盾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因为茅盾诞生于1896年7月4日,所以这封信发出的时间应为“1996年6月6日”。从木心的信函中分析,不能参加纪念活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碌碌风尘,乞无回馈建树,而才疏德薄,何足以与先贤鸿硕共俎豆”。(俎豆:引申为祭祀、崇奉)这当然是一种谦词。二是“今秋予将赴法国预事国际文学家年会,未能分身归祝沈公冥诞”。这倒是实情,当时木心确实很忙,正欲游学欧洲,又要参与各种文艺盛事。因此,后来植材校友会与木心也失去了联系。

  直至2000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乌镇举办。陈向宏碰到前来领奖的王安忆,后通过陈丹青才联系上木心,同时结合古镇保护与开发,修复孙家宅园。2006年木心终于回归故里。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