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朱彝尊与为善楹联

2017-08-02 22:32 作者:梅晓民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难。 这是一代文宗朱彝尊书写并贴在王店镇古南禅院大门上的楹联。联语的意思是说,人人皆有肚皮,但有的饱食者却不知饥饿者的苦楚;人人皆有一样的颜面,得到机遇者不要耻笑失去机遇者的不幸。此联以生活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难。

  这是一代文宗朱彝尊书写并贴在王店镇古南禅院大门上的楹联。联语的意思是说,人人皆有肚皮,但有的饱食者却不知饥饿者的苦楚;人人皆有一样的颜面,得到机遇者不要耻笑失去机遇者的不幸。此联以生活小事寓志寄意,不仅含蕴有致,且借题发挥,不但感叹并斥责了世态炎凉,也流露出作者要构建以社会为体系的爱的儒家仁爱思想。 

  朱彝尊的大半生均生活在贫困之中,对民间疾苦深有体会。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即康熙四十七年和四十八年(1708-1709),嘉禾大地旱涝灾害并存。先是大旱,后又霪雨不断,庄稼颗粒无收,米价飞速上涨。饥饿的灾民四处逃荒,甚至饿死路边。

  朱彝尊此时居住在嘉兴梅里(今王店镇),眼看此番惨相,实在于心不忍,便一面商请太守臧公发起募捐赈灾,一面召集乡中富户,倡议开设施粥厂救济灾民。朱彝尊的倡议得到了急公好义之士的赞同和响应,乡绅杨启元等人主动献粮。朱彝尊当即在庆丰桥西堍的古南禅院设施粥厂救济灾民。广大饥民闻讯后非常高兴,每天有数千人前来领粥。

  第二年春,灾害虽然过去,但豆麦未熟,饥荒仍在继续。朱彝尊倡议继续施粥,并不顾年老体衰,每日坐在古南禅院施粥现场,协助施粥的具体工作,这一次前来领粥的人每天多达二万。但也不是所有士绅都赞赏朱彝尊赈灾行动的,个别富户因心痛钱粮不肯施舍,却又找不到正当的理由,便恼羞成怒,将矛头针对积极倡导赈灾的朱彝尊,诬陷他收买人心,借赈灾名义克扣私截赈灾银两,一时谣言四起。

  朱彝尊以坦荡之心相对,继续默默地坐在古南禅院中主持施粥,并撰写了一幅《题施粥厂联》榜于寺门。此联即为“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难”,劝诫大家尊重难民的人格,不要侮辱耻笑落难之人。这副楹联既表现了朱彝尊对灾民的同情和关爱,也体现了追求人格平等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警世作用。

  春荒过去后,灾民们纷纷到朱彝尊曝书亭家中感谢救命之恩,听着灾民们发自内心的淳朴话语,朱彝尊的心也得到了慰藉,就在这年秋天,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不幸与世长辞。

  朱彝尊开设粥厂、撰写楹联的事迹,后来被余霖写进了《梅里备志》,也被清代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学者、文学家梁章钜收入了他的《归田琐记·楹联胜话》。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