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7月21日,我收到儿子从美国发来一组1907年由英国人拍摄的老照片。它们边框编号次序的英文译注分别名为:帆船和老墙三宝塔大运河旁牌楼老城区的水门及黄浦江海宁周王庙四津渡桥(译音)等。 一见这些充满水乡风韵的画面,特别是其中的三塔之影,我兴奋
2013年7月21日,我收到儿子从美国发来一组1907年由英国人拍摄的老照片。它们边框编号次序的英文译注分别名为:“帆船和老墙”“三宝塔大运河旁”“牌楼”“老城区的水门”及“黄浦江”“海宁周王庙四津渡桥”(译音)等。 一见这些充满水乡风韵的画面,特别是其中的三塔之影,我兴奋不已。然此间我正忙于《守望鸳湖》编辑稿的二校。只是反复欣赏它们一番后,即雪藏了起来。几日后,我将书稿寄往北京,便立即比对三塔、嘉兴水城门的明信片等影像资料,开始了对那组老照片的“考证”。 其后,我和儿子视频时,他得知我有以这组老照片为题材写一点东西的想法,便告诉我:“这些照片是明确注明版权所有的,不能随便转用。国内对版权的意识可能比较淡薄,但我们知道了它们有权限,就要尊重。”我十分失望,一时语塞。不过,儿子说:“可以通过申请,争取授权。这类事,没做过,我试试。” “试试”一语,开启了中、美、英间的跨国交涉。 儿子很忙。我不知道这申请何能时着手,何时有回音。天大热,我没消停,先后约见了徐元观老师,走访请教了范笑我、顾伟建、姚涌进等先生。还就嘉兴农船结构的名称和沪禾水路的走向,讨教了船匠朱阿炳以及早年曾经摇船去上海的七星阮连观、东栅盛月枫等友人。 几天之后,7月31日的傍晚,我接到儿子电话,告诉我英方要求“提供一些你父亲在嘉兴报纸发表文章的样本”,以供“照片拥有人考虑你的申请”。我连忙给他发送了文图并刊的我的文章《一个人和292座古石桥》《老许的宝藏》等《嘉兴日报》整版报纸邮件。 儿子的这个电话,对我而言像一针兴奋剂,嘉兴老照片的版权使用问题柳暗花明。 8月3日,儿子转来英方复函:“好消息!版权拥有人许可你的父亲使用这些图片。” 8月7日,我正式收到了儿子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中国历史相片项目”的授权申请与授权的中英文互换函件。 8月8日,我又收到了英方转来三塔等老照片的高清图片。 ![]() ![]() 1907年的嘉兴老城区水门和三塔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