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兴城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是历史上较早和朝鲜友好来往的口岸。往事可以上溯到宋代,由于北方辽金政权的崛起,高丽,就是当时的朝鲜,与我国的来往改道海路,由明州(宁波)或秀州青龙港(今属上海青浦)往返。高丽使臣前往我国汴京(河南开封,当
嘉兴城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是历史上较早和朝鲜友好来往的口岸。往事可以上溯到宋代,由于北方辽金政权的崛起,高丽,就是当时的朝鲜,与我国的来往改道海路,由明州(宁波)或秀州青龙港(今属上海青浦)往返。高丽使臣前往我国汴京(河南开封,当时的首都),嘉兴是必经之地。为感谢嘉兴官员和百姓的盛情接待,高丽王子在嘉兴建造了佛塔,高丽使臣建造了嘉兴北门丽桥。这是老嘉兴人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 传说归传说,但历史要有证据的。时序往后推至明代。当时出了一部朝鲜人写的书,名曰《漂海录》。这是一部朝鲜和中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文献。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即朝鲜成宗十九年,这年正月,朝鲜弘文馆副校理崔溥在返乡奔父丧途中,遭遇风暴,同船四十二人在海上漂流了十四昼夜。正月十六日,漂泊至浙江宁海与临海交界的牛头洋岸边,在一个渔村登陆,在宁海逗留了八天,受到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和百姓的盛情接待。此后崔溥一行自宁海经宁波,抵杭州,再沿京杭大运河至北京,经鸭绿江回国。在中国历时一百三十五天,行程四千四百多公里。崔溥归国后,用汉文写了一部书,名曰《漂海录》,长达十四万余字,出版后被译成朝鲜文、英文、日文等多种文本,在朝鲜、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出版发行,有摹写“中原之巨笔”“东方《马可·波罗游记》”之誉。 朝鲜使臣崔溥有《过秀州西水驿站》诗,收录于不少嘉兴地方志书中,从中可以领略到朝鲜使臣对中国的仰慕和友好之情。诗曰: 南北东西予岂匏,中原风景肯虚抛。 岳王庙下云烟合,伍相祠前草木交。 一望青天涌水面,五更明月挂松梢。 今朝又过嘉兴府,人自繁华竹自苞。 这首诗首句是说作者奔走四方,然而并不得志。“予岂匏”典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匏瓜”俗叫“瓢葫芦”,葫芦的一种。故此典旧时用来不能出仕或久任微职、不得迁升的比喻;第二句是说作者来到中国,对中国内地的美好风景怎肯错过欣赏呢?句中肯字是设问句,反其意而用之;第三句起至结尾都是对嘉兴人文景观的描绘和赞誉。岳王庙是指岳飞在嘉兴的后裔所立的岳飞家祠。伍相祠在嘉兴胥山,是纪念伍子胥的。岳王、伍相都是历代人民敬仰的忠臣。精通汉文化的朝鲜使臣,对他们自然也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崇敬的。今朝又过嘉兴府,是说作者作此诗之前,来过喜兴的;最后一句是说嘉兴这个地方很繁华,物产很丰富。作者以“人自繁华”代指“城市繁华”,是突出“人气”的意思。 这是真实的历史记载。如今,月河街区也有一座重建的嘉禾水驿。当年外国使臣,路过嘉兴会在这里逗留歇宿的,崔溥一行在这里停留过吗?从这首诗的题目和内容看,他们不仅停留过,而且还作了这首诗。这是嘉兴与朝鲜友好交往的史事,特作此文以志纪念。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