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看电影旧事

2019-10-30 09:26 作者:俞建平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嘉兴有三个电影院,分别是:勤俭路少年路口的人民电影院,勤俭路建国路口的人民戏院和东门的南湖剧院。农村里,偶尔会放映露天电影,以大队为放映点,一年也就轮到三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嘉兴有三个电影院,分别是:勤俭路少年路口的人民电影院,勤俭路建国路口的人民戏院和东门的南湖剧院。农村里,偶尔会放映露天电影,以大队为放映点,一年也就轮到三四场。因此,每逢放电影的通知下来,人们好几天前就开始期盼和议论这部电影了。到了放电影那天,各个生产队的男女老少,或肩扛或手提各种凳子,涌向大队的一块白场。

  那时候影片也不多,看电影主要是几部样板戏,人们都重复观看好几遍,以至于那些经典的唱段,张口就来,几乎人人都会哼唱,空气中都弥漫着现代京剧的旋律,铿锵有力。

  电影院里难得也放映一些故事片,会至少提前半个月贴出海报,大多是重复放映的几部黑白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南征北战》等。我们小孩像盼望过年般,倒数着离放映还有几天。记得七十年代有一部最火的外国电影,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那时候的朝鲜和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一起仇恨南朝鲜,仇恨美帝国主义。

  那时侯,买电影票比现在春运买火车票艰难多了。说挤得水泄不通,显得太文绉绉,不够贴切。看售票窗的设计,便能想象买电影票的艰难过程——电影院为防止蛮横的购票动作,防止损坏甚至扯烂售票的窗户,售票窗早已变成一个用水泥沏成的小洞洞,如碉堡的枪眼。这个小洞洞只容得下一个拳头伸进去。

  购票的过程大致如下:拳头里攥着钞票,用力气加技巧把手臂伸进洞里,同时嘴巴对着狭窄的洞口高喊着“两张,两张”,示意售票员。售票窗里面,售票员会扳开你的拳头取钱,再把电影票和找零的钱放入你手心,你赶紧攥拢拳头,从洞口拔出手臂,露出胜利的笑容挤出人堆。

  至于外面挤成什么样,电影院就不管了。售票窗外面,人群早已挤压成一团,一会儿是前胸贴后背,簇拥着向前顶,一会儿是相互拉扯厮打,强行把洞里别人的手拉出来,换成自己的手。常常看到纽扣扯掉,鞋子踩掉的买票人。

  电影票倒也不贵,一角二分一张。一角二分是什么概念?那时候,一个人的工资一个月平均是38元,一斤黄酒是三角三分钱,一斤粳米是一角五分八,一碗阳春面是八分钱,一副大饼油条是六分钱。现在工资3000元,电影票价30元。

  那时候,还时兴边看电影边嗑瓜子,三分钱一小纸包,松松垮垮地包成个三角形,电影院里就有叫卖。现在演变成爆玉米了。

  一直到七十年代后期,嘉兴的电影院也没有空调。所以,夏天的电影,大多在晚上放映,几扇安全门都打开通风纳凉。一场电影下来,背脊都是湿漉漉的。这时候,一角二分一碗的冰镇八宝汤,再搭六分钱一杯的冰镇酸梅汤,透心凉快,绝对是一种享受。

  建国路勤俭路口,有一家门面蛮大的饮食店,就有卖这个的。只是人们也不舍得经常这样消费。

  尽管看电影不容易,但我有一次还是浪费了一张电影票,错过了一场电影。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仍印象深刻。

  那是1969年暑假期间,我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早晨八点钟光景,我在盼着十点半去看电影。放映的是阿尔巴尼亚电影《海岸风雷》。下夜班的母亲回来告诉我说,我一年级的班主任孙老师病倒了,躺在南湖大戏院对面的家门口,叫我赶快跑过去,看能帮什么忙。

  我就急忙跑去。孙老师呻吟着,说是肚子痛,要去医院。

  孙老师是个胖得显得臃肿的老太,病相也有些差,几乎是瘫在藤榻上。她走也走不动,我也搬不动。不得已,我就从边上的大饼店里借了辆手推平板车,并让大饼店师傅帮忙,把孙老师抬上平板车,然后我一个人摇摇摆摆拉车,把孙老师拉到天主教堂西侧的第一医院去看病。我帮着孙老师进到女厕所,并完成一系列化验的程序,虽然感觉脏兮兮,但也没有办法,只有硬着头皮送来送去。这来回一折腾,一直忙到中午12点多,错过了看电影,内心懊恼不已。

  暑假结束,开学的第一天,在学校的走廊里,大家都在围观贴在墙上的大红纸,是用毛笔书写的表扬信。原来是孙老师表扬我的。于是,学校的各个角落,到处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我成了学校里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一次又一次被安排上台演讲。稿子是我哥哥帮忙代写的,主要是围绕着是看电影还是送老师看病的问题,产生了思想斗争,忽然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又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要斗私批修,为自己曾经一刹那的私心感到脸红……

  其实当时我什么也没有想,只想着电影要开场了,电影票要作废了。

  如今,电影早已成为一种产业,电影院成了一帮玩电影的人抢我钞票的地方,总觉得很多电影的剧本都脱节了真实的生活,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要么表现的是大院高干子弟的所谓苦难,他们的苦,原本就不是苦。穿着七十年代的服饰,假装上个世纪的纯朴,却是油头粉面的腔调,离我很远;要么是描写富人的矫情,要么是古代的人物,飞来飞去,要么是很想学周星驰的无厘头,却又缺少了点本事。

  所以,我也就不怎么向往它了,却突然怀念起小时候看电影的故事。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