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国《乌青镇志》载:乌青两镇自宋至清,共有64名进士、166名举人。古代入志以籍为主,乌青镇(分属两府两县)地属两省三府七县之交,从宋至清,地域多变,不少人在外地科举,加上流通信息不畅,难免有所疏漏。 1998年10月,民兴乡并入乌镇镇;2001年10月,
民国《乌青镇志》载:乌青两镇自宋至清,共有64名进士、166名举人。古代入志以“籍”为主,乌青镇(分属两府两县)地属两省三府七县之交,从宋至清,地域多变,不少人在外地科举,加上流通信息不畅,难免有所疏漏。 1998年10月,民兴乡并入乌镇镇;2001年10月,民合乡并入乌镇镇;2017年8月,龙翔街道(原炉头镇)并入乌镇。现境内到底有多少进士及举人呢?笔者简略作个疏理,只为抛砖引玉,以求雅正,各抒己见。 历代镇志均载:沈少师故府,其子曎侍郎府,在金鼓桥西;沈知丞宅,在狮子巷南;沈左藏宅,在安利桥北堍西。沈曎(号西斋),宋淳祐年间进士,官户部侍郎,其父是沈冕(字朝仪),国子监祭酒,官至少师,沈曎祖父是沈调。沈知丞、沈左藏,镇志佚其名,几经查阅文献得知,沈知丞即沈调,政和二年(1112)进士,他是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的曾孙;沈左藏即沈端叔,淳熙十六年(1189)进士,他是沈括的七世孙。此三人虽在乌镇筑宅居住,但是否乌镇籍,还需作进一步考证。 前珠村盛爌的《前朱里纪略》,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面世,书中记载了宋宗室后裔的举科情况:赵让,明代天顺六年(1462)举人,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赵让长子赵萱,弘治五年(1492)举人;赵让次子赵芹,正德六年(1511)贡生,后中举人,授程乡知县;另有董家桥吴志章,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前珠村盛氏(迁青镇的盛棨,康熙二十三年举人,已载镇志),居前珠村还有盛治,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盛杲,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 从柞溪迁青镇的周拱辰,后裔又迁震泽,其籍为青镇,镇志已载进士二名、举人九名,除此之外,还有二名举人:周材,嘉庆五年(1800)恩科举人;周士钰,道光元年(1821)举人。 郑氏也是从柞溪迁青镇,后裔又迁嘉兴新塍(其籍亦为青镇),镇志已载举人六名,未载入的还有郑蕴弘(柞溪),顺治八年(1651)举人,九年(1652)成进士;郑文谦,光绪二年(1876)举人;郑元钫,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郑宝镰,同治九年(1870)举人;郑庆庄(寄居盛泽镇),咸丰元年(1851)恩科举人。 甑山钱氏家族均未载镇志,有三名进士、二名举人:钱贡,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钱梦得,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钱允鲸,天启二年(1622)进士;钱梦祖,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钱汝迈,崇祯六年(1633)举人。 柞溪沈氏(绣川支)后裔有进士二名、举人四名:沈宝柟,同治二年(1863)恩科进士;沈善登,同治七年(1868)进士;沈炳垣,嘉庆十五年(181)举人;沈汾,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沈宝禾,道光十五年(1835)恩科举人;沈善经,同治六年(1867)举人。 柞溪沈氏(绣川支)是沈济(号绣川)的长孙沈凤翔后裔,而另一支柞溪沈氏则是沈凤翔弟沈凤仪之后裔,镇志只载从柞溪迁青镇的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沈云从,而沈云从后裔又重新迁柞溪、永新乡及梧桐乡,有四名进士、六名举人:沈蒸,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沈锡,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沈兆奎,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沈家鹗,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沈允演,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沈允演,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沈允闻,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沈辉如,雍正八年(1730)举人;沈炘如,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沈德棻,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沈煜如,雍正二年(1724)举人。 另有钱拱宸,字恭卿,乌程乌镇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王徐庠,字小希、筱虚,桐乡青镇人,客居震泽宝塔街(今缸甏弄东侧﹞,同治九年(1870)举人,官义乌县学教谕。 以上只是几个大家族的科举情况,尚有遗漏。估算一下(沈曎、沈知丞、沈左藏不算在内),乌镇现境内至少有75名进士,200名举人。秀才、监生、贡生等则难以全计。由此可见,历史上乌青镇土沃民秀,士慕文儒,师古好学,代有传人。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