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立的《新青年》,是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杂志。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在五四运动前,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新塍镇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青年
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 日在上海创立的《新青年》,是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杂志。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在五四运动前,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新塍镇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青年为追求理想,高举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积极组织爱国社团、创办进步刊物,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1920年冬季,《新青年》传入新塍,镇上拥有先进思想的青年朱亮人(臣)、沈选千等人,发起成立了新塍半月刊社“读书会”,先后有朱仲虎、竺饮冰、方叔昆等31人加入。读书会提倡白话文,介绍中外进步书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引导青年参加革命运动。新塍镇人吴冶宜,会同“读书会”的青年,募集资金创建了新塍图书馆,以唤醒民众的文化意识。参加“读书会”的青年经常在一起学习《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并与外界进行广泛联络。 1921年2月16日,四开四版的报纸《新塍半月刊》发行。它由朱亮人、沈选千、竺饮冰、黄驾白等主持,依靠社员和读者捐助办报经费。《创刊号》发表了《劳工神圣》《弭祸的要策》等时评,主张尊重劳工、改革社会经济。《新塍半月刊》共出版10期,在松江绮春阁书社印刷,每期发行500份,300份供给本地读者,200份邮寄北平、天津、上海、杭州、苏州以及日本东京的新塍籍读者。该刊物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宣传,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颂扬传播马克思主义,鼓吹民主革命,并不时刊载一些抨击时弊的杂文,影响较广。 1921年10月10日,朱亮人、竺饮冰等人,又发起和主办了具有较强政治性和战斗性的旬刊(后改月刊)《少年新塍》,以“暴露黑暗、揭露腐败、改造社会”为宗旨。沈选千、朱亮人、朱仲虎等人纷纷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列宁底精神》《巨星陨了》,报道了列宁逝世的消息,介绍列宁生平,主张学习苏联。在《共雪国耻》一文中,借纪念“五九”国耻,鼓吹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中国青年快注意中国现状》《怎样做一个少年》等文章对中国社会进行了精辟分析,见解深刻,朱仲虎的《到德俄两国留学去》,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宣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社会的思想,是对青年投身革命的号召书。 《新塍半月刊》《少年新塍》是嘉兴最早宣传共产主义的报刊。它提倡新文化,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列主义。 在此期间,党团中央领导人多次到嘉兴向群众演讲,进行宣传鼓动。1925年的夏天,宣中华在嘉兴公学等地向左派群众发表演讲。共产党员恽代英来嘉兴向暑期中等补习学校师生作“青年应担负什么样的时代义务”的演讲。共产党员毕磊到嘉兴新塍向民众演说,宣传反对帝国主义。 1929年,朱亮人与张寄仙还创办了《新塍评论》。 新塍的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运动,为嘉兴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创造了人才基础与思想基础。 1922年,新塍人王贯三、沈选千与进步知识青年油车港镇杨溪村的顾作之,在上海、杭州、松江等地,分别接触了俞秀松、徐梅坤、恽代英等著名的早期共产党人。在他们的帮助下,参加了当地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活动,并先后加入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为共产党在嘉兴地区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1925年6月,中共嘉兴独立支部成立,由中共党员顾作之、王贯三、沈选千三名党员组成,顾作之为书记。 1925年秋,新塍建立了共青团小组。冬天,中共新塍小组成立。1926年冬,新塍建立了以左派为核心的国民党区分部。 1927年,中共新塍小组已发展成为中共新塍支部,书记朱亮人,属中共嘉兴支部领导。 “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新塍支部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在新塍组织与“五卅惨案”为主要内容的戏剧演出,控诉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血腥屠杀,激发人民大众的反帝爱国热情。在新塍组建农协,开展农民运动,发动“二五减租”请愿、“公大租栈”持香请愿及“砸公大”运动、向嘉兴县政府请愿等抗租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新塍镇的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运动,在嘉兴的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宝贵遗产。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