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渐皋,字梦蜚,号怡安,明末清初德清县大麻镇(1950年划属崇德县,后并入桐乡市)人。崇益村朝西埭金氏,书香门第,一门风雅。渐皋曾祖金声,儒而不仕;祖父金陛,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出任山东德平县令,清廉,政绩卓著,因迁知府;叔祖金明治,
金渐皋,字梦蜚,号怡安,明末清初德清县大麻镇(1950年划属崇德县,后并入桐乡市)人。崇益村朝西埭金氏,书香门第,一门风雅。渐皋曾祖金声,儒而不仕;祖父金陛,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出任山东德平县令,清廉,政绩卓著,因迁知府;叔祖金明治,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泰和知县,擢升御史;父金镜谋,崇祯贡生,娶仁和县名士徐鹤南之女为妻,笃于友,重名节,尝谓子曰:“士君子以立身为本,功名富贵,非所急也。”督课甚切,深有厚望。渐皋谨遵父训,有乃祖风范。崇祯九年(1636)中举,与嘉兴曹溶、杭州徐之瑞等交善,关心时政,意气风发,欲报社稷,曾加入复社。及明亡,一时甚感失望。 清顺治九年(1652),金渐皋进士及第,官邢阳县令,胜任邑事,大吏以才能荐,于顺治十四年(1657)任汉阳令。其为人宽厚仁慈,在任不轻用竣法,处事公正,深孚众望。遇荒年岁歉,则捐俸赈恤,修学课士,给以膏火,民皆德之。数年后,他翩然乞身,其高风亮节,时人感佩不已。殁后,入祀名宦祠,可概见其清正廉洁。 金渐皋具文才,明崇祯十六年(1643)为葬父,请名士钱谦益撰墓志铭,其末云:“有美一人婉清扬,目营四海滞堵墙。弥留之言何琅琅,载笔入棺告上皇。启尔后贤继述长,安寝巨室无庸伤。”实有称赞其子之意。渐皋擅长写诗,其论诗谓泥古则拘,趋今而袭,所作必以抒性情为本,而不汩于利禄,常具乐观之思。著有《怡安堂诗集》,兹略举一二如下: 邗江 画舸南游锦缆移,垂杨空有万条垂。 二分明月仍今夕,十里珠帘异昔时。 回望乡关迷咫尺,频年踪迹愧支离。 可怜杨子桥边水,只与征人照鬓丝。 邗江:在扬州,这里即以指代扬州。二分明月: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现在,明月依旧,而当年画舸锦缆,十里珠帘,垂杨万条,明月辉煌,何等繁华,而今安在哉?用 “异昔时”,反衬目前的破败景象。满清入关,激起江南人民的反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永为我民族的痛史。作者于诗中作了大胆的揭露。 冬日杂咏 日日愁仍揽镜看,楚人憔悴尚南冠。 力微不任施横草,论定终当待阖棺。 元亮晚途甘石隐,孔明早岁本龙蟠。 救时事业须经术,莫遣苍生笑谢安。 南冠:俘虏的代称。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作者以此指代自己空有一腔抱负,不得施展,有如囚徒。横草:《汉书·终军传》:“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 施横草,大军出发,沿途把青草踩倒。没有杀敌立功,只有踩倒青草那样的微末功劳。比喻功绩很小。元亮:陶渊明,字元亮。石隐:大隐。清李士棻《奉赠廉昉先生》:“先生非石隐,束志卧蒿莱。”诸葛亮,隐居隆中,号卧龙先生。作者自言早岁有用世之志,晚年则决心归隐。“救时事业须经术,莫遣苍生笑谢安。”为作者自嘲之词。 文人张大受(1660-1723),清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尝为《怡安堂诗集》作序云:“德清金先生梦蜚,由进士知邢台县,再补汉阳时,方无事,农恬士让,一旦挂冠归其乡。先生行后,军兴役繁,汉阳疲甚,人服先生见几之先。布衣蔬食,扁舟访朋友佳胜。触必有赋,一唱三叹,凡时序之盛衰,百物之荣悴,人情之忧喜,不用描画而自然之情景都现。此无他,中不为物累,又有欲为不克遂,因乎文以抒之,想黄虞之风俗,考洙泗之礼乐,如读渊明之诗,不独以休官自高。其思之深,足使人抚卷踌躇,而哀其不遇也。 予不及见先生,与其诸孙交,温雅诚实,足以知其家法。诵先生诗,睾然思其为人。曹秋岳侍郎旧有序,兹复缀辞简尾,而重申其高志如此。” 据悉,乡人郁震宏、俞国林先生校注的《怡安堂诗集》即将出版,为桑梓添彩,乃宏扬地方文史之举。余将翘首以待。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