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治疫病自古就是一个社会难题,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战疫的记载。对历代的执政者来说,每一次疫情的发生,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考。新中国成立前,嘉兴地区鼠疫、霍乱、天花、黑热
防治疫病自古就是一个社会难题,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战“疫”的记载。对历代的执政者来说,每一次疫情的发生,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考。新中国成立前,嘉兴地区鼠疫、霍乱、天花、黑热病、血吸虫病等广泛流行。由于经济落后、自然灾害频发、战乱等因素,民众贫病交加,瘟疫总是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中,各类疫病仍是嘉兴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威胁。这些疫病,有的是旧有的疫病复发,如天花、霍乱;有的是新疫病的暴发,如“非典”;既有短期扑灭的,如流感;也有旷日持久的,如血吸虫病。 面对疫病的肆虐,嘉兴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笔者查阅了新中国成立后嘉兴防治疫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疫病的档案文献资料,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 人民日报发布的《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 轰轰烈烈“防细菌战” 1952年5月16日,中共嘉兴地委发布了《关于目前反细菌战防疫卫生工作的指示》。 当时,朝鲜半岛战事正酣。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控诉,美军对我国秘密实施了细菌战。嘉兴市志及档案显示,由于我市地处东南沿海,也曾遭到美国细菌战的袭扰。 据记载,1952年4月7日4时,敌机一架,经嘉兴由南窜北,在新塍区与江苏省吴江交界处上空投掷棉球状东西。当日,吴江县派医生前往检验,确系事实。 4月9日,嘉兴县委接新塍区委报告,得知该区大律乡有5个村,斜桥乡有4个代表区,洛东乡有2个村均发生与吴江县同样情况。县委采取紧急措施,县政府、公安局、法院、卫生院随即于当晚前去调查。 卫生院化验结果,发现敌机撒布的是属于“棉球状之细菌,经太阳晒后变为胶质”,与吴江县检验的相同。 在5月中旬的《指示》中,要求各县(市)组织防疫指挥部,统一领导基层防疫组织,深入开展反细菌战和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宣传教育。 《指示》提出,在人口集中的城镇,要切实做到“三净”(户内外扫干净,垃圾、污物、污水除干净,用具、衣服洗干净);“三盖”(公私水井加盖,消防水缸加盖,粪缸、粪桶加盖);“三防”(防蝇、防腐、防尘);五项消毒(饮水蔬菜煮熟,盆、碟、筷、匙用开水消毒,理发、剪刀、梳篦用烧酒或开水消毒,厕所灭蝇,公共毛巾煮沸消毒)。 据此,各县(市)在进行爱国防疫卫生宣传基础上,以城镇为重点开展了多次清洁大扫除运动。嘉兴组织了三次清洁大扫除,清除垃圾4000多吨,建造水井26口,城区60%以上的居民、机关、工厂进行饮水消毒。嘉善县有15万余人次投入卫生大扫除,挖水井178口,填平臭水浜、沟15处,清除数十年积存下来的垃圾68堆,清除垃圾14.34万吨。平湖、海宁的大扫除成果,也有相关档案记录。 当年,为应对“细菌战”而开展的规模空前的爱国卫生运动,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卫生水平和健康水平都大为提高,乡村和城市到处呈现出清洁卫生的新气象,并为其后的卫生防疫事业和社会进步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