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兴历史上,瘟疫并不鲜见。由于当时的封建朝廷或政府腐败无能,漠视人民生命安危,疫情很难得到控制,病死者众多。 据《嘉兴市志(1997年版)》记载,嘉兴境内最早的疫病流行明确记载,是唐代贞元六年(790)。当时,一些嘉兴百姓不知染上了何种疾病,出现
嘉兴历史上,瘟疫并不鲜见。由于当时的封建朝廷或政府腐败无能,漠视人民生命安危,疫情很难得到控制,病死者众多。 据《嘉兴市志(1997年版)》记载,嘉兴境内最早的疫病流行明确记载,是唐代贞元六年(790)。当时,一些嘉兴百姓不知染上了何种疾病,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所限,大部分人只能听天由命,靠求神拜菩萨来保佑平安。 宋代和明代,嘉兴也有疫情暴发的记载。明代崇祯十五年(1642),嘉兴疫情大暴发,许多村庄十户有九户人死绝,更不幸的是,此间还出现洪涝灾害,使得随处可见死在路边的百姓。“十室九死,河淹,大饥,人相食,路殍相望。” 到了清代,天花疫情肆虐,几乎三五年就出现一次大暴发,造成嘉兴人口大量减少。此疫最严重的是顺治五年(1648),死亡甚多。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人出现怕冷、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等症状,传染性极强,也是当时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天花也是当时许多婴幼儿夭折的罪魁祸首。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清朝入关后十位皇帝中,顺治、同治直接死于天花。据说,康熙与咸丰皇帝虽侥幸从天花的魔爪下捡回性命,但脸上却留下了麻子。 十八世纪,英国人从牛身上提炼出一种牛痘疫苗,人接种疫苗后,可获得抵御天花病毒的免疫力。清嘉庆十年(1805),牛痘疫苗开始传入我国,嘉兴随后也陆续有外国医士前来接种疫苗。同治六年(1867),平湖设立了牛痘局。 光绪三年(1877)一月,嘉善县天花疫情蔓延,许多婴幼儿都染上了天花,虽然许多郎中、医生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无法控制疫情。这时,在嘉善县衙供职的周士恒向知县上书,提出要防控天花疫情,只有引进外国的牛痘疫苗来接种。“惟外国牛痘之法,应手奏功”(载1877年3月14日《申报》)。知县采纳了这个意见,由全县的富豪绅士捐资,开设了牛痘局,聘请中外医生,免费推广西式接种牛痘疫苗,“贫富一概分文不取”。如此,天花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光绪二十一年(1895),美国医士在嘉兴石条街开始行医,开始对流行病进行一些防治。次年,在北门内建起福音医院(现嘉兴市第二医院),开始收治流行病患者,但得治的大多是一些有钱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触动社会根本的经济制度,人民生活未见改善,军阀混战,连年灾荒,兵连祸结,民生更加困苦,嘉兴的疫情更谈不上防控了。数年中,传染病连续肆虐嘉兴。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