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仲楠(1888~1974),已故嘉兴名中医。他是前清秀才,曾在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学习英文,后随其父陈鸿一习中医,在嘉兴及周边享有盛誉,尤擅长妇科。陈先生一生带徒共五十余名。一九六九年,我拜他为师。先生耳朵后来渐聋,但还是十分风趣和健谈
陈仲楠(1888~1974),已故嘉兴名中医。他是前清秀才,曾在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学习英文,后随其父陈鸿一习中医,在嘉兴及周边享有盛誉,尤擅长妇科。陈先生一生带徒共五十余名。一九六九年,我拜他为师。先生耳朵后来渐聋,但还是十分风趣和健谈,闲时常常与我讲过去嘉兴的杂事。现择未见报道的,作一拾遗。 京津状元唐兰 唐兰是陈仲楠的学生,个子不高,学医时年龄又小,出师后曾挂牌行医。一九二○年左右,他离开嘉兴,去无锡国专学习。后去天津参加一次模拟的科举考试,这是当时的军阀所举办的复古形式的科考,他是第一名,被誉为京津状元。之后被北大聘去教书。 单培根 陈仲楠虽为名中医,但也研究佛学,每天盘膝坐禅两到三次。单培根当年也跟他学习中医。陈先生讲,单的佛根很深,单与范古农居士有深厚情谊。一九四九年后,调查范古农到单培根处,单不因怕受牵连而乱说一通,他讲他只知道范古农是信佛、念佛的人,不做坏事的,并没有为自己着想而要划清界限。 童天成药店的传说 陈先生讲,光绪年间有一个做生意的宁波人来嘉兴兰台药局配中药。递上方子付过钱,称药的掌柜不理他,管自把相识人的药方拿来先称。那人讲,是他先来,怎么给人家先称?称药的冷言道,要快,自己去开一爿。 商客姓童,他回家去后把小儿子送到上海中药店做学徒,讲定要吃老板饭。那时的学徒有两种形式,一是不吃老板饭的,这样老板管教要求就松;如果吃老板饭的话,老板管教得紧。这位小学徒就是后来开童天成药店的老板。药店刚开始时,童家把最好的称作头刀(即头道)的中药,按二刀(二道)的价收钱配出。时间一久,对兰台药局的生意影响很大,于是兰台的老板与童家相商,达成两家同一药价,两刀的中药让给其他小药店配。从此,童天成药店与兰台药局在嘉兴属于同一档次。 龙池庵 在姚庄路望云里东,原棉纺织厂(后为农机所所在)的里面,有一庵,叫龙池庵。一九六〇年,陈仲楠先生带我去寻旧址。那时正在筹建棉纺织厂,七走八寻才找到池塘和庵址,可惜全是建筑垃圾,旁边池塘发出臭气,见不到佛和香火。 陈仲楠讲,这龙池庵有一个民间传说。说的是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而陈阁老名义上的女儿其实是王室公主。后来公主知道自己身份,就不想出嫁,避居嘉兴出家为尼,出家之地就在龙池庵,庵里的池塘叫龙池。公主死后还葬在这里,每当雷声大作时,池塘水浪高起一丈。这是传说,但龙池庵确实存在过。有一尼姑后来嫁人,我做学徒时,她还找先生看病。我问起此事,所讲大致与先生相同,她就是出家在那儿,后来还俗的。 能仁寺 新塍能仁寺,始建于梁代,数度毁建。一九三五年修建时的发起人之一是沈季良太太。沈季良是外科中医,后来进中医院工作。 陈仲楠与沈医生较好,常去他家。他带我去过两次。还告诉我关于重建能仁寺的事。那时,沈季良的太太笃信佛教,子女长大后,她就一心一意皈依了,把家中照顾丈夫的事全部托给丫环(后来成为如夫人),从此吃素,与沈晓帆太太两人一起去化缘造能仁寺。主要是去南浔一带化缘,那里的有钱人多,其中庞、刘、张、李是捐钱的大户。能仁寺重建起来,一九三六年开光,云航大和尚主持,一九三八年被日军所焚。后来,我找到沈季良大媳妇陈曼娟问询,所言也是如此。 城隍庙 关于嘉兴城隍庙,陈仲楠先生讲过一件趣事。有一位姓朱的中医师,与先生同辈,也是秀才出身,可以坐轿子,颇有名望。因为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就带被子睡在城隍庙求子。此事成为当时街头巷尾之趣事。后来朱老医生还是没儿子,就在学生中选一位做女婿,他叫张建霞,对中医经典著作很熟。朱老先生十分看重他,他也常代岳父坐轿子出诊。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