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始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名牌商品“老鼎丰”创始人徐用福(字响五,号竹隐老人,张廷济外甥徐同柏之孙),在新篁玉带河西岸,横街南至紧邻张家(张廷济家族宅邸)“东园”处购地开设酱园,取名“徐鼎丰”。
![]() 老徐鼎丰酱园产品包装贴纸
始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名牌商品“老鼎丰”创始人徐用福(字响五,号竹隐老人,张廷济外甥徐同柏之孙),在新篁玉带河西岸,横街南至紧邻张家(张廷济家族宅邸)“东园”处购地开设酱园,取名“徐鼎丰”。徐鼎丰酱园占地八亩余,主打产品有酱油、酱菜、乳腐。初设的酱园后被篁里人称为东园,人们还将酱园前通往馀嘉桥的道路称为酱园弄。
同治八年(1869),因徐鼎丰酱油质量好,销量广增,原厂生产的量已满足不了新篁一地市场的需求,于是,徐用福又在新篁青龙河西岸、中桥西堍至怀山山脚处,购入“潘园”,用于开设“徐鼎丰”酱园分园。因原徐鼎丰酱园在青龙河东岸,新开设的酱园在青龙河西岸,篁里人便将它们分别称为东园与西园。
“潘园”共占地二十多亩,徐氏购入后取名为“万同酱园”,用作酱产品生产的场院。万同酱园的前门正对着大中桥堍北面的大码头,横在大门前的是镇西街。徐氏沿镇西街建了一排店铺,销售“徐鼎丰”生产的酱油、酱菜等产品;万同酱园的西边紧靠位于竹西里的怀山;北面紧临流泉溪,在怀山脚堍流泉溪南岸处,也有一个大船埠,方便原材料装卸。
徐用福制造酱油,非常注重质量,严格精选原料,采用传统纯手工方法生产。主要原料黄豆,用的是最好的安徽西府黄豆。这种黄豆颗粒大,饱满匀净,含蛋白质高,是制造酱油的上好原料。制酱时,将黄豆与一定比例的小麦粉拌匀蒸熟,捏合成一个个小豆麦圈,经过长时间的太阳曝晒、天然发酵,制成酱油。 万同酱园所产“红晒”“白晒”酱油,色泽纯净,汁香味鲜,久存不腐,深受人们喜爱,因而畅销各地。 同治十年(1871),徐用福在海盐曲尺弄内开设了“徐鼎丰”新篁以外的第一家分园,称徐鼎和酱园。生产酱油、酱菜。清末时转让给同族人经营,移址北门,改名万丰酱园。 在海盐开设第一家分园的同时,“万同酱园”购置了制酒设备,添置了一条罐装生产线,开始生产白酒、黄酒、米醋、高粱饴糖。 光绪十一年(1885),因徐鼎丰经营有方,生意兴隆,有了更强的实力,徐用福将新篁酱园总部“东园”迁往平湖,并进行扩展,改名老鼎丰,又称“东鼎丰”。光绪十二年又在平湖西大街设西号,称为“西鼎丰”。光绪二十年(1894)在西门外设分坊,并在上海永康路设分店。此后,徐氏又在奉贤、天津、青岛等地累计开设了30多家以“老鼎丰”分号命名的酱园。 陆续开设的分号酱园均告成功,一段时期内酱油生产几乎成为徐氏的专利品,优质的口碑在江浙沪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 清宣统二年(1910)在南洋劝业会上展出,“徐鼎丰”荣获“褒奖”金牌奖章一枚;宣统三年(1911)获浙江巡抚发的奖状;民国三年(1914)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美合味素”匾额一块;民国四年(1915)获农商部国货展览会二等奖章;民国十八年(1929)在西湖博览会上获得优等奖状及五彩银盾一座。 得奖后,徐鼎丰酱制品于民国三年(1914),开始使用由上海朱锦堂印刷所印制的精美瓶贴。瓶贴上部是南洋劝业会上所获的金牌奖章的形象,上面环放着“老徐鼎丰酱园”字样,下部是介绍文字: 本园开设浙江平湖城内,精制酱油、乳腐已有数十年,远近驰名,历蒙各界欢迎。前经南洋劝业会审查出品,给有头等奖凭。考酱油一物,乃居家日用必需食品,关系卫生。本园不惜重资,采办西府黄豆,定造名厂机面(注:机制面粉),研究新法,秘制卫生酱油、乳腐,气香味鲜,并能久贮不霉,故服食大有裨益,尤为世界赞美,请尝试之,方知言之不谬也。 平湖老鼎丰酱园启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